凤换了一个过子,她成为了贾琏的正妻,所以平儿就获得了进入副册的资格。为什么要把平儿排在前面?是经过综合评估,觉得平儿在书里戏份超过薛宝琴,而且她经常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她的命运起伏跌宕得很厉害,是曹雪芹笔下非常重视、珍爱的一个艺术形象,关于她的情节你现在闭眼一想,过过电影,很多镜头,难以忘怀,这里我不多说了。我想强调的是,曹雪芹通过平儿,道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社会政治理念。
第六十回到第六十二回开头的那段情节里,平儿在大观园里面出现盗窃官司,几个利益集团相激相荡,情况复杂、稍疏即乱的情况下,冷静睿智,调查研究,优选方案,判冤决狱,果断行权,先斩后奏,解放了被误作窃贼的大观园厨房厨头柳家的和她的女儿柳五儿,本来厨房都已经换帅,秦显家都去接任了,平儿又把秦显家的退了回去,避免了大观园内部的混乱,使一度失控的局势重新恢复平静。这个时候平儿就宣布了她的一个治家,实际上也是治国的理念,她说:“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当然这种治家或者治国的理念是不是一个最好的理念?可以讨论。但是不管怎么说,平儿做这些事情她不是乱做,她是有思想的,她提出来一个不折腾的理论,这个理论在维稳方面还是起作用的,这个理论潜在的能量一直释放到了今天。当然曹雪芹的文本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人与事的。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他写贾探春、薛宝钗在大观园实施承包责任制,现在有的论家引出来发议论,说你看早在曹雪芹笔下就有这种调动人们积极性、增加产值的改革了,一唱三叹,但是曹雪芹却又从大观园底层人物的角度,也写出这种“新政”的弊端,引导读者全方位观察、思考社会人生。
对平儿的理论及其事态发展,他基本上也是中性的笔触,我们往下看就会感觉到,你不折腾,有的人偏要折腾,贾府到头来还是内部先乱,再引发外部强大的不可抗拒力的冲击,崩溃了,平儿最后也面临一个被打、被杀、被卖的悲惨命运,在第一百回至第一百零八回这个情节单元里,会写到她的大结局,她要么被拘去卖掉了,要么被准许跟随贾琏一起流放到苦寒之地。总而言之,平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个人认为,她应该排在《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二位。
那么第三位我觉得确实是薛宝琴。关于薛宝琴的讨论,我放一放再说,因为关于薛宝琴谜太多了。我先告诉你,底下接着都是谁。
我认为接下去三位应该是尤氏三姐妹,这三姐妹就是宁国府尤氏和她的两个所谓的妹妹,这两个妹妹跟尤氏实际上既不同父又不同母,是她父亲续娶的一个妇女所带来的两个跟前夫所生的女儿,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关于她们的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具体到在《副册》里面的位置,不按年龄,而按作为艺术形象的高度,尤三姐排第四,尤二姐排第五,尤氏排第六。
尤氏年龄应该比李纨再稍大一点。她是所有册页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女性。曹雪芹设计的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册子里,基本上只收录青春女性,像尤氏、李纨、王熙凤这样的媳妇,算破例录入。第五十九回,曹雪芹通过小丫头春燕,引出贾宝玉的“女性三段论”:“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了,竟是鱼眼睛了。”这应该也就是曹雪芹的观点。尤氏、李纨、王熙凤大概是处于从宝珠朝死珠变化的初始阶段,多少还保留着一点光彩宝色,因此还给录入册子,那些比她们还老的,就一概不入册了。尤氏在前八十回里戏份不少,有两条脂砚斋批语说得中肯,一条说:“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惜不能谏夫治家,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