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与两位侍郎共用一间公房,太子来吏部做行走后,杨执敏让人在公房里给太子加了一套桌椅。

初七没有朝会,官员们的当值时间是辰正到申末。

杨执敏的资历摆在那,无需来太早,踩着辰正的点到的。

他一进来,两位侍郎都起身行礼,年轻的太子秦弘也站了起来,他封太子后,二相与杨执敏、御使大夫聂鏊都曾给他上过一段时间的课,有师生之礼。

杨执敏还了一礼,对三人道:“同在吏部做事,朝夕相处,诸位不必如此客气。”

公务繁忙,互相见礼后几人就各自落座了。

秦弘面前摆着一份地方官员的政绩文书,但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上头,不时就朝杨执敏看上一眼。

不知第多少眼后,杨执敏抬头,迎上了太子的眼神。

秦弘立即低了下去,神色局促。

杨执敏:“……”

待到晌午,两位侍郎去膳堂用饭了,杨执敏看看依然坐在书桌后似乎在认真看文书的太子,主动走了过来,低声关心道:“臣观殿下这一上午都有些心神不宁,可是有什么顾虑?”

秦弘慢慢涨红了脸,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该徇私,偏偏又答应了姐姐。

杨执敏显然是清楚太子的脾气的,鼓励道:“这里没有外人,殿下但说无妨。”

秦弘按了按文书一角,硬着头皮道:“户部青州清吏司缺的一个郎中,大人可有人选了?”

杨执敏有了,但他明白太子的意思:“还没定好,殿下可有人才举荐?”

话已经开了头,太子慢慢镇定下来,看向一侧道:“也是青州清吏司的主事方济,他在青州清吏司任职已有六年,熟悉青州的田地户籍等事务,为官勤恳端勉,升上去直接就能接手郎中的职责。”

除京师外,大齐还有十三州,户部也就分了十三个清吏司分管各州田赋等事,每个清吏司又分别设了两个正五品的郎中、两个正六品的主事。

秦弘举荐的是主事方济,杨执敏心仪的恰恰是另一位主事曹京。

方济确实勤恳,才干却不如曹京,不过方济比曹京年长、资历高,提他上去也挑不出大错。

太子第一次有事相求,又是这么薄脸皮的人,他若不同意,太子以后还好意思踏进吏部官署的门槛吗?

杨执敏笑道:“巧了,方济确实是臣的备选之一,既然太子也夸他勤勉,臣便把他的名字举荐上去。”

秦弘暗暗松了口气。

“只是……”

秦弘的心立即又悬了起来,紧张地看向杨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