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被弄得分崩离析。

顺治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在刻意淡化蒙古的影响。

佟采薇继续说:“老头无非害怕大儿子和二儿子把小儿子弄死了影响家业,那何不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内斗?本就利益相争,结盟也是脆弱的,先利用二儿子收拾大儿子,再用小儿子平衡二儿子,让小儿子为二儿子所用就是了。”

至于小儿子会不会把二儿子推翻?那是以后要考虑的事情了,倘若真推翻了,那说明这二儿子也就这样了。

这些道理,顺治不是不明白,只是他做事没有那么的果断,换句话说,他有些许的软弱。

从他描述的这话里就能听出来,他顾念着大儿子一起拼搏的过往,又怜惜小儿子的羸弱,他什么都想保,可什么也保不住。

这和他的经历不无关系。

他一生都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下。

他恐惧憎恨多尔衮,他内心残留着良善与良知,他心里知道,多尔衮是残暴的,他厌恶他的暴虐,但亲政以后,他接触的朝政越来越多,心里也渐渐明白当初多尔衮为什么那么做,清军刚刚入关,人太少,反对的声音太多,一味的仁和,并不能让他们在这片属于汉人的土地上扎根。

他并不认同多尔衮,但又能稍稍地理解,同时,他心里对那些被害死的人,也有愧疚。

顺治夹在其中,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整夜做梦,梦见的都是那些人凄惨的死相,和愤怒的质问。

这些梦,他从未对旁人说起过,也知道,自己说出来,只会落人话柄,动摇大清的统治。

但只要想起那些梦,他的脸色就忍不住地苍白,同时,胃里一阵阵地翻滚着。

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佟采薇是一直观察着他的,见他脸色不好,并不知道缘由:“您怎么了?”

顺治望向她的脸庞,她的关心不是假的。

从这一年的相处下来,他知道佟采薇其实是更加包容他的,他并不是什么完美的人,偶尔两个人也会因为一些小事拌两句嘴,不严重,也不会影响感情,但他性格别扭,很少低头,大部分时候都是佟采薇哄着他的。

她哄人也不是说“你别生气了”这样的话,因为知道他听了会更生气,她往往是找另一件事转移他的注意力,说自己吃了什么,内务府又有了什么新鲜玩意儿,诸如此类的一些日常琐事,听着听着,他的脾气就散了,偶尔会生出一点儿,她在好好过日子的感觉。

这样舒缓的日子,能够平复他心中的急躁和焦虑。

很多时候,他静静地呆在佟采薇身边,不用说很多话,也不用做什么事,都能够慢慢地安静下来。

尤其是做完梦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