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同这份军报传来的还?有一道?消兵的敕令。
所谓“消兵”其实就是裁军。
安史?之乱以来,中原各地兵祸频发。为了平定各地的叛乱,朝廷和一些藩镇不得?不征募更?多兵员。
这使得?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国库日渐空虚。
后来平定叛乱的藩镇拥兵自重,用朝廷的钱养自己的私兵,朝廷早就有意裁军了。
只是边防兵不能动,神策军等中央禁军要保卫整个大唐也不能动。至于朝廷最想动的藩镇牙兵上一次大规模的裁掉牙兵间接导致了五镇叛乱的发生?,故而?朝廷只能对各州府的州兵、镇兵下手。
这次被裁的正是淮宁军出身的镇兵们。
杜秉骞带来的淮宁军有五百人,参与这次哗变或连坐被处死的有一百多人,只剩包括张棹歌麾下一百镇兵在内的三百多人。
裁掉这三百多人并不会影响汝州的军事布防,也能防止他们再次被利用,生?出叛逆之心。
还?有一个原因是贾使出任义成军节度使后,这东都畿、唐、汝州防御使就换成了中书?侍郎崔纵。
崔纵任御史?中丞时便倡议朝廷上下节俭,同时认为战事已?经平定,五镇之乱的罪魁祸首们或归顺朝廷如田悦,或被杀如李贼,朝廷就该弭兵让百姓休养生?息。
裁军、减少军饷支出,便是减轻百姓的负担的方式。
恰巧这时,隋州刺史?李惠登来问贾使要人(杜秉骞)。
贾使对杜秉骞仍有一丝情谊,即便无法带走?他,也想在赴滑州就任前将他安排妥当了。
李惠登的人来得?正好,贾使愿意卖李惠登一个面子?将杜秉骞放了,好叫杜秉骞记住李惠登的恩情,往后便对他更?加效忠。
又把杜秉骞带来的淮宁军给裁了,方便他带去投奔李惠登。
而?为了安抚这些只能靠打仗为生?的牙兵们,贾使给每个人发了十二石米、十二匹布,令各归家?。
于是人在营中坐的张棹歌接到了一份新鲜出炉的,叫她解甲归田的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