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对我······”

萧容景掐着顾敬之的手微微施力,眸中寒光闪烁:“这句话我也想问你,顾敬之,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我帮你搭桥铺路,甚至许你首辅之位,你却宁愿辅佐一个草包?”

“我跟萧容渊相比到底差在哪了,顾敬之,当初你为什么不选我······”

第225章 | 218 少女的诺言:我绝对不会让你被他们带走

【作家想說的話:】

还有一点收尾,需要给悠悠一个交代,末路篇即将结束,后面悠悠的戏份就很少了

---

以下正文:

为什么不选萧容景······顾敬之在第一次见到萧容景之后就想过这个问题。

那时候他还没有看到萧容景背后那扭曲而疯狂的欲望,他只觉得萧容景治世有方御下有度,堪为明君,若要让他从世间挑一个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那就只有萧容景。

在频繁的出入太子府的日子里,他一次又一次的想,如果悠悠不是段家的女儿,如果段道言没有和二皇子合谋,那顾家是否能站在萧容景这边,成为太子顺利登基的助力之一。

那样他就不用一次次去太子府一边接受萧容景的好意,一边把自己谈查到的消息传给段道言,也不用在未来的某一天和萧容景兵戎相见。

他能想象的到那一天萧容景会用怎样失望和愤怒的眼神注视他,愧疚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他的心。

然而随着他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家族事务,他深深的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站在萧容景那边。

顾家和段家的联合并非只是因为他们两个小辈的恋情,反而是因为两家越来越频繁的联系才给他和段悠悠有了相识的机会。

而朝堂上,老燕皇过了盛年之后就少理政事,多少年了,燕国大大小小的事从内阁过一手,还要给段道言过目才算定了,最后那批好的奏折才会被送到德务殿,而老燕皇至多翻那么一两页大致看看。

他听自己的父亲讲过之前的事,老燕皇年轻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那个心有大志的皇帝和自己的文臣武将们为了燕国呕心沥血,北破赤瓦东收鎏珠,对那些跟自己一起腥风血雨走过来的臣子们深信不疑。

而以段道言为首的大臣们也确实也没有让老皇帝失望。

皇帝就算几个月不上朝,这朝廷照样被治理的井井有条,赤瓦暂时不敢进犯,国家风调雨顺,老燕皇一开始还稍微有些戒心,但时间久了,酒色腐蚀了他的身体,也熏没了他的警惕之心,他每日只顾着贪欢享乐,权利放的越来越大,后期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扔给底下的臣子们。

皇帝没有意识到,那些朝臣们对他确实忠心耿耿,但是对他的儿子就不一定了,萧容景自小聪颖过人,曾身为太子太傅的段道言和这位小皇子也曾师徒和睦,但是当萧容景想要当一个合格的继承人的时候,师徒之间那因为老燕皇而建立起来的微薄情谊就荡然无存了。

权力是瘾药,一旦沾上了,谁都戒不掉。

那些曾经围绕在老燕皇身边的赤胆忠心之臣在品尝了权力的滋味之后已经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他们不反老燕皇是顾及君臣之义,但他们决计不肯将到手的权力拱手相让,在他们眼里燕国已经不需要皇帝,只需要一个被称之为皇帝的人乖乖坐在皇位上,萧容景野心太大,而平庸软弱的萧容渊反而是最佳人选。

他们本不想这么快动手,但萧容景成长的太迅速了,世家之中也有人选择站在萧容景的那一边,比如根基略差的白家,他们选择将赌注压在新帝身上,试图借此一飞冲天,再加上裕王和丹阳公主,皇家兄姐弟三人联合起来和那些寒门学子打成一片,隐隐有将整个朝廷都换血的意思,所以段道言不得不出手,即使要杀了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