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衣橱的故事(2)
那是我高工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去台北,两个月在唱片公司制作部的打工生涯,一个月四千块,比起很多打工收入它算少,我却珍惜它胜过我生命所有价值的总合。
我决定提早入伍。
1985 军绿铁衣橱
我运气很好。那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在军队顾福利社大多是需要动用关系才会分到的爽缺。没有任何特殊背景的我竟然坐进去了。还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灰色铁衣柜。除了军服,我在里面挂上了便服,每一套搭配,都是一个在漫长等待后终于休假的记忆。军队里的便服,是更有时代的意义的。而每一个记忆的发生,最后都会跟倒数的时间有关。
那个年代有梦想的年轻人,都必须经历那两年空白。我们当时都以为那是空白,却在很后来才发现原来人生中有太多事情只会在那两年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就永不复返。
就好比拥有杂志订阅权这件事情。
“我想建议福利社以后出租的杂志,可以不要都是那种穿衣服的吗?”有阿兵哥在荣团会(就是部队里的周会)站起来发言。我坐在部队的板凳里,我知道他所谓的“穿衣服”的意思,就是潮流时装搭配。而大家要的也不是那么不穿衣服,
就是尽量多露一点、还有那种可以写信交友的小开本杂志──我都知道啊!实在是很抱歉,从当时直到现在都深深地抱歉着。
因为我从来没有遵照过他们的建议。
造成大家那两年的肉体空白实在是很不应该。
但我想那就跟大家出去演习的时候一样,我都一样──我坐在装甲车里卖东西,你要先把钱丢进来,你不先把钱丢进来我是不会先给你饮料的,因为万一你跑掉了我可不要满山遍野去追你。
哈!我都一样机车。
我想不出我当时为何要那样。
我太贪心,以为大家都应该跟我一样趁年轻完成美的基础练习。
你不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穿得很糟吗?你不信你去高速公路的休息站看就知道了。
当我终于把我的衣服、连同我当兵的记忆搬离那个灰色铁衣柜,我想应该有很多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且他们应该后来选择用“好在”、“终于”那样的字眼,或者根本不怀念我,就像一场欲望沙漠中的狂风沙……
直到今天我都还认为那是我曾给过你的一场美学风暴。
7个衣橱的故事(3)
1997 白色系统衣柜
我在我的房子里装上了一整面墙的系统衣柜。那是我的第一间自己的房子里唯一要实现的梦想。
我最喜欢做的还是唱片造型。因为它很细腻很完整。一张好的唱片一定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而它的清晰与否又跟视觉紧密相关。因为台湾习惯用电视打歌的特殊生态环境,消费者经常是用“看”的方式听音乐的。
我喜欢作有概念的东西。广告作品比较要配合商品诉求、艺人通告作品又感觉没有气味。
演唱会要积累,它是一个艺人要把累积的能量一瞬间光芒万丈的时刻。我也喜欢作演唱会造型,因为它有一种必须一气呵成的层次与堆栈。
我的造型作品开始必须归类了──跟以往用“人”来分类的方式不同。我开始得用项目跟风格来更细分它,系统衣柜是一种很方便的选择。我可以打开它然后马上告诉你:
白衬衫区左边算过来第三件就是莫文蔚的白衬衫──我第一次看见她,那是她刚从香港来台湾筹备专集,我一打开饭店房间,她坐在房间客厅,随性地把腿盘在沙发上,那是我所见过东方女子最美的腿。
T-shirt区最上面那件,燕姿穿会很好看──那个自己拖了一口行李箱就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