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2 / 2)

,却叫葛牙妹自己还成了树舌,总之,这样一来就是个扯皮的事儿,怕还得招官府来查孙乾干的死因,所以并非上策。

亏即吃了,就想办法把钱还上,至于孙福海哪个人,等葛牙妹的急解了,再慢慢儿教训。

这样想着,陈淮安轻轻搓了搓手,借了念堂的纸笔与墨,蘸好了笔,一字一句,认认真真便抄起那本《论语集注》来。

*

夜里下了一夜的雪,一早起来推开房门,便是个银妆素裹的世界。

高高的柿子树上间或啪的一声,往下掉着熟透了未及摘的大黄柿子,掉进雪里头,半尺深的坑,瓤子砸的稀烂。麻雀站在干枝子上头,看到厨房里泼出来的水,扑天抢地的,来抢那里头的米粒子。

这种天气,就该围着热乎乎的红泥炉子,呷一口小酒,再配一勺炒米花生的。所以,打早起酒肆一开门,打酒的人就排成了长队。

锦棠一件蓝布面的棉直裰,脖子上围着一根羊绒面的凌风,暖暖和和,头发高高绾成个道姑发髻,一张瓜子小脸儿脂粉不似,清透明亮的白,两颊晕染着淡淡的粉意,不似个妇人,倒像个竹山书院的小秀才一般。

她站在柜台里收钱,念堂沽酒,一枚枚的铜板哗啦啦砸进来,她便将它们一百枚一百枚的串起来。

来的皆是熟悉的酒客,当然,大多也都是些整日灌黄汤的登徒浪子们。

119.大展拳脚

最快更新锦堂香事最新章节!

加油, 再多买一点点, 你就能看到我的更新了哦。  他死的太冤,不明不白,还想再回到京城, 回到当初的位置, 去再战一回,当然就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轻易流落匪道。

所以他最先想到的赚钱手艺, 就是抄书。

生父陈澈在被流放之前,曾寄给他一整套的《朱子全书》, 他目前只找到了《论语集注》, 于是, 前些日子便整夜整夜的抄, 最后抄出一整本来,便拿到县里最大的书店,墨海书斋去卖。

墨海书斋的东家冯有莲是当初和陈杭同年考过举人的落第秀才,考到五十岁上中不了举, 索性就开了个书斋, 专给竹山书院的学生们供书。

他一见竟是《论语集注》这种便秦州城也难得一见的珍本,当即就给了陈淮安十两银子买下了它。

陈淮安一看一本集注就能赚十两银子, 当然大喜, 兴冲冲的回家, 就去找那一套《朱子全书》, 想整个儿抄一遍, 卖给墨海书斋,由此挣上一笔钱。

但从陈杭的书房,再到齐梅的正房,翻遍了整个家里也没有找到那套书,最后问到齐梅跟前儿,齐梅指着何妈说:“这不识字的老货,把它当成废书给引成炉子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陈淮安望着养母故作天真的脸,也只能摇头苦笑,书当然没烧,不过是齐梅不想叫他看到而已。

这时候,他就想,既已经有本《论语集注》了,不如我帮墨海书斋多抄几部送过去,一本不要五两,二两银子也得,抄上十天半个月,先把葛牙妹那三百两的利息还了再说。

不过,等他赶到墨海书斋时,却发现竹山书院学业最好,夫子们赞不绝口的,五年后会以金殿第二十七名的成绩高中进士的葛青章,正坐在书斋的后院里,一字一句,极为专注的,在抄那本《论语集注》。

据书斋东家冯有莲说,葛青章抄一整本《论语集注》,只需要二百文钱。

一本二百文钱,就算抄白了陈淮安的头,也挣不来三百两银子啊。

所以,在抄书赚钱无望之后,他又想到了孙福海。须知,那一大笔的印子钱,其实也是孙福海从葛牙妹这儿骗走的,既孙福海能骗,他为什么不能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