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乐队在做很蓝色很纯洁的音乐,起码我这么认为,后来摇滚再没出现“菊花古剑和酒”,再没出现“无地自容”。曾经在一个蓝色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各地的乐队组合、歌词,以及自己认为感伤的酸文涩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一种蓝色,是一种略带感伤的纯洁的蓝,无邪但是多情,纯洁但是无法掩盖住那阵阵的冲动。
黄色,一个不知所措的偶像时代。
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一个个天王巨星的专辑不知疲倦地盘剥着我们的钱包;录像机、LD、VCD、DVD……科技已经把偶像延伸到每一个生活的角落。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不再流连音像店,不再寻觅海报。是成熟了,还是被这个偶像的时代淘汰了?谁主动,谁被动?好像也并不重要了。黄色,成熟的颜色,不再需要偶像们告诉你:这个冬天不太冷,你该穿什么了。大街上突然鲜艳起来,好像黄色一直在这个世界里面充当导演的角色,让那些单纯的颜色不再单纯,让那些偶像们马上找到了突破口,海啸般杀了进来,一不留神自己就没有了方向。
黄色是个诱惑的偶像颜色,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诱惑,当黄色到来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白色,一个回归的偶像时代。
喧闹过后,一切归于沉寂。于是喜欢听《那白衣飘飘的年代》,于是无数遍地看着《大话西游》跟着电影背着台词,于是最后发现原来自己就是自己的偶像,不需要刻意的模仿,不需要幼稚的期盼,什么都不需要。原本五颜六色的记忆,好像刷上了石灰,原来白色可以盖住一切,就像《冬季恋歌》里面那样的雪白。
70年代的偶像色彩(2)
喜欢看白色的女孩子,喜欢用白色的洗脸巾,喜欢白色的云,喜欢白色的一切,终于从起点又回到终点。不可思议地回归到了白色的时空,一切又茫然起来了。
偶像的色彩,似乎和回忆的色彩同步,更代表了曾经那一段鲜活的生命色彩。我的偶像色彩啊,我们的青春年代。
触摸童年
[img][/img]
武侠小说曾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对于一颗被岁月的风雨吹打得略显困顿、稍觉疲惫的年轻心灵来说,最好的抚慰莫过于对童年情趣的回忆了。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纷繁喧嚣之暇,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捧起一盏香气四溢的清茶,不经意间扯出一段段童年的记忆,细细品嚼。此时,许多充满童稚的身影、粘满泥水的小脚丫、流着鼻涕的脸颊、带着补丁的旧衣衫……就会断断续续、重重叠叠地走到你的面前。像是执意要你索回那种曾经有过,可如今又远离许久的洁净、淡雅、无邪的影子;又像是在刻意为被世俗喧嚣纷扰得有些焦虑的心绪,注入一丝久违的宁静,让你可以在宁静中回味那种渐渐远去了的儿时的天然味道。
年幼时,好像天天在盼着长大;盼着有一天能看到远天浮云下面的那片一望无际的绿野,触摸群山众壑背后的那片蜿蜒叠嶂的峰峦;盼着早一天褪去孩童稚嫩的天真,成为一个站立起来的人,走出校园、庭院的墙,去看看城外的城、天外的天和蓝外的蓝。
而当似水的流年真把你带进成熟的时候;当你经过十几年的学校生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属于你的那一席位置,有滋有味地享受了一段畅意适怀的生活以后;又或是某一年的某一天,你在夜深人静的清风中,在高朋满座的应酬后,忽然会让生命在刹那间蓦然回首,让已经成熟的理性与曾经有过的稚嫩童真怦然谋面,让自己静静地做了一回老成少年,你才发觉,曾经遥望过的那朵白云并不遥远,曾经层叠的山峦也无奇绝。
原来,无论是城外的城还是天外的天,都未必真有蓝外的蓝。原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