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6)

1998年,我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瀛海威”的第一批会员,花着每小时十几元的网费和电话费,痴迷于实际上相当匮乏的中文信息之中。逐渐地,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或是通过BBS和mud进行简单的交流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要,于是,随着Windows和免费空间的出现,我开始尝试建设自己的个人网站。

一开始制作的个人网站,主要是以展示自己的诗歌、文章等个人的资料为主,先后做过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有“七精灵”,记得那个界面非常个性化,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并且像一本书的样子。从那个网站开始,我慢慢地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到今天,他们还在给予“柒零派”很大的支持。

2000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头,最直接的契机出现了。我看到了当时引起很多争议的一篇文章,《不和七十年代的人交朋友》。作为七十年代人中的一员,我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百感交集,而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作为正在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这样一个群体,社会上对我们竟还是如此的不了解,这太让人遗憾。我马上在网上搜索关于七十年代人的专题内容,当时只有西祠胡同有,而且内容并不很充实,于是我产生了做一个网站的想法。幸运的是,那一年,我结识了我生命中的另一半,也是另一位主创人,李薇。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终于启动了网站的开发工作。

一开始,网站的发展比较顺利,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的大力支持,很快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同龄人的认可。在欣慰于工作得到承认的同时,飞速增加的访问量也对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虚拟主机已经无法负荷正常的运转,自己架设服务器呢,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又确实拿不出需要的经费。就在我们进退两难的时候,朋友们伸出了无私的援手,那是在网站发展过程中,无数次令我感动落泪的第一次。

几个版主自发发起了捐款,网友们纷纷解囊相助,其中居然收到了四五份1000元的大额捐款,要知道,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如此。聚会的时候,也常常会有朋友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一个红包,也许伴着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只是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笑容。就这样,“柒零派”像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终于坚强地成长起来了。

在网站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曾经面临两次重要的抉择。一次是我们一直坚持相对“苛刻”的论坛规则,不欢迎不健康的帖子,不欢迎没有内容的帖子,不欢迎与主题无关的帖子,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这种坚持势必会严重影响网站的人气;更有甚者,由于我们删除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帖子,有人竟然要把我们告上法庭。还好,经过反复的权衡,在人气与品位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保持了最初的风格,而且,实践证明,正是因为这种坚持,我们赢得了更多朋友的支持,网站的人气仍旧保持了相当可观的增长速度。而那位曾经要告我们的网友,可谓“不打不相识”,也成了我们的朋友。

柒零派,我的精神家园(2)

另一次是网站逐渐创出了知名度以后,可观的访问量和影响力引起了很多企业的注意,希望投资者或是合作者络绎不绝,在是否转型进行更加商业化的行为问题上,我们同样考虑了很多,很久。最终,不愿意我们心爱的精神家园受到太多骚扰,我们还是拒绝了大多数的诱惑,把广告收入始终限制在网站运营成本的五分之一内,宁愿自己贴补,也要保持网站始终追求的方向。当时我提出了一个口号:“再把理想坚持70年!”只要能力允许,我会不断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回首网站风风雨雨走过的七年,付出了很多,但收获更是无法估量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善良、最光辉的一面,看到了无私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