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意道:“这?条规则已经把话说得很直白,他们肯定会注意到人数的问题,自?然也会发现,他们之中多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这?样一来,哪有什么陷阱的样子?。”
“除非是?误导。”
“嗯,”叶玫说,“所以只有四个人活下来了。”
“第五个人,并不存在。”
果然如此。
范意趴上栏杆,看那些?学生被迫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两人三脚、套圈比赛。
他们惊讶于怪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场地,同时又心怀忐忑,又在胜负欲里忘记恐惧。
等比赛出?了结果,范意才问出?自?己的疑惑:“但是?高三的孩子?,逻辑应该是?最清楚的才是?。就?算一个人看不出?误导,在场这?么多人,还有老师,也都?没有发现吗?”
“发现了一半,”叶玫说,“五班的学生提出?过,多少人参与了拍照,到时就?报多少人。”
“这?个拍照按班级来算,一旦报数出?错,就?是?全班连坐。”
“但是?这?些?学生不知道,他们经验不足。在怪谈举办的运动会与成人礼期间?,也没有人死,甚至真的起到了放松精神的作用。面对最后一条规则,他们在自?以为找出?陷阱后,就?放下了该有的警惕。”
范意明白了:“可他们没有注意到,里面还有一条可以单独拎出?来的规则。”
“重点不在拍照,而是?后半句。”
两人异口同声?:“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
叶玫肯定了范意的话:“对的。”
他说:“其实?,这?则怪谈的名字是?‘透明人’。”
第145章 Life and death 24 ……
在这个世界上, 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平时的存在感?低微,寡言少?语,非必要不与人接触交流。
而且平平无奇, 在社交与公共场合中最容易被?人所?忽略, 仿佛可有可无被?称作“透明?人”。
在怪谈的作用下, “透明?人”的特征、行为会被?无限淡化。
而对这些陷于囹圄的高?三学生?来说,每个班级都渐渐出现了一位怎样呼喊, 上去搭话,都不会被?旁人注意的存在。
最后一条规则没有欺骗他们。
注意到这点的人,却跳进了怪谈的陷阱。
有人注意到了透明?人留下来的痕迹,发现自己的个人物品被?故意画花, 或者看到透明?人落在这里的东西,却只以为是凭空出现,却没有往那个方向上去想。
范意自言自语:“一人出错, 全班被?牵连,却只活了五个。”
怎么算怎么不对。
如果真按照这样来算,应该是要么一整个班活, 要么全军覆没才是。
除非……
还?有别的原因。
范意问:“五班混入了一个不存在的人, 他们班级的人数不对, 是吗?”
两则怪谈在同一位置复苏,分不清谁先谁后,但按背后诡物的能力来看, 定然是“不存在的人”更胜一筹。
他们报数,是先数好了拍照的人数, 再统一上报。
因此他们会下意识忽略掉被?怪谈选中,此前还?是普通存在的透明?人。
结果就是,按照数出的人数而非班级的真实名单来上报的话, 便算错误。
叶玫确定了范意的想法:“因为五班多?了一个人,而不存在的人并非活人,只是一缕妄念,不能被?怪谈识别。”
“所?以,即使五班中了‘透明?人’的陷阱,少?数了一个人,多?出来的那个‘不存在的人’,也会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