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反而开始在本地大量收购活羊,宰杀后将羊肉运往北京。
大队书记好奇询问,带头收羊的恩和森对他说,北京的羊肉价格是本地的三倍,把羊肉卖到北京可以赚得更多。有人帮他们找到北京食品公司的业务员,并签订了羊肉供应合同。
大队书记没想到,他们去一趟外地竟然还有这样的奇遇。
恩和森说,合同上规定他们要每年向北京食品公司提供一百万斤羊肉,平均下来,每个月要提供八万斤羊肉。考虑到春夏的羊瘦,冬天要留着母羊产崽,也只有秋天适合大量收购。
大队书记有些犹豫,这样绕过国家收购站,直接向牧民收购活羊,是不是符合国家规定。
恩和森却说,国家没有规定羊肉只能卖给食品收购站,牧民完全可以自行决定将羊肉卖给谁。如果现在不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那么阿坦嘎查的人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呢?
大队书记被他说服了。
又或是,大队书记被阿坦嘎查漫长而没有希望的贫困说服了。
因此,在面对旗政府的询问时,他的态度很坚定。
“我们牧民没有牟取暴利,也没有套购国家统购物资,怎么能说是投机倒把?!”
关于私人能不能收购羊肉的事,政府工作人员查遍了资料,发现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在购销计划内对羊肉进行统购统销,但对于购销计划以外的部分,并未对收购主体进行限制。
而在收购计划内的羊肉,各地均按要求交售给了收购站,阿坦嘎查的牧民收购的是计划外的羊肉。
也就是说,阿坦嘎查的牧民的收购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和政策。
查干旗的经济支柱是畜牧业,在计划经济下,国家收多少羊肉,牧民养多少羊。过于死板的买卖方式,导致当地经济如同一潭死水。
如今阿坦嘎查牧民的行为就像是往这潭死水中投入一颗石头,溅起了层层涟漪。
旗政府闭门开会后,认为虽然阿坦嘎查的牧民胆子大了些,但给当地带来的好处不少。于是决定让牧民和收购站来打擂台,看看到底是谁能在旗里扎得下根。
一时间,查干旗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