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1 / 2)

乌城离草原很近,但即便如此,路上也要走三五天的时间。

如果算上人力成本和路上损耗,阿布日古大爷长途跋涉赶羊来卖,所得利润也只比在当地售卖高一点而已。

也就是现在人力不值钱,所以才显得到手的钞票弥足珍贵。

但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呢?

牧民们的争论接近尾声,虽然听不懂,但看起来似乎是恩和森说服了大半的人。

虽然大家还心存疑虑,但面对更好生活的诱惑,谁也无法轻易拒绝。

恩和森走向贺明珠,坚定地开口:“请你帮帮我们,要怎么才能将羊肉卖到北京?”

阿布日古大爷叹息着说:“其其格,我可能真的太老了,但恩和森说得对,我们不能再这么继续买羊了。如果你有办法,请告诉他吧。”

贺明珠没有吊人胃口,而是诚恳地说:“阿布日古大爷,恩和森,你们放心,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一天,牧民们没有告辞离开。

从天亮到天黑再到天亮,屋里清亮的女声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将希望送到了遥远的草原上。

一个月后,草原某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最近好像收不到羊肉了?

查干旗收购站的站长看完这个月的收购报告,一脑门的问号。

“上个月还收了八千斤的羊肉,怎么这个月就只有两百斤了?”

负责收购羊肉的工作人员也纳闷呢。

“不知道怎么了,最近往收购站送羊肉的牧民越来越少,收不上肉啊。”

按理说,养了大半年的羊现在正是最肥美的时候,现在杀羊卖肉能使利益最大化,否则到了冬天,饲料青储短缺,活羊难免掉秤,等到了开春瘦得皮包骨,想卖也卖不上价格。

往年这会儿,收购站忙都忙不过来,甚至要招一些临时工来负责过称和搬运的体力活儿。

可现在往收购站送羊肉的人却寥寥无几,收购量都不能说是腰斩了,而是直接斩到脚踝。

收购站的站长给工作人员下了指令:“你去打听打听,到底是什么情况?今年没灾没疫的,怎么羊出栏量这么低?”

工作人员领命而去,很快就打听到了消息。

有一伙牧民和收购站抢生意!

他们三五成群,去往不同的牧场大量收购活羊,就地宰杀后将羊肉运走。

这伙人结账爽快,现结现付,不拖欠货款。因为不需要自己将羊运到收购站,当地牧民们也乐得和他们做生意。

收购羊肉的这伙人走村窜户,不管是多偏僻的牧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几乎将查干旗的出栏活羊一网打尽。

这直接导致了查干旗的食品收购站收不到羊肉,从上个月的八千斤骤降到了两百斤。

得知消息后,收购站站长坐不住了。

他连夜向上级汇报,当地食品公司和商业局都很重视这个情况,立即向旗长和旗委书记报告,要求查处这种挖国家墙角、投机倒把的行为。

经过旗政府调查,发现收购羊肉的牧民来自阿坦嘎查。嘎查指的是牧民聚居区,也就是农业语境下的“村”的意思。

阿坦嘎查地处偏僻,是查干旗出了名的穷地方,草原贫瘠,一多半都是盐碱地,草场可承载的羊群数量低下。

对于靠畜牧业维生的牧民来说,槽糕的草场环境让他们难以通过放牧来致富。

因此,阿坦嘎查牧民的脑子灵活,心也野,是最早一批赶着羊去外地售卖的。

阿坦嘎查的大队书记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牧民们自行寻找挣钱门路,并没有像其他地区一般,视为投机倒把。

阿布日古大爷一行人回来后,却不再赶着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