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姜笑道:“先生要便拿去,也别讲买卖,谈买卖伤感情,这茶我便赠与先生,又能如何?”

楼敬大赞:“爽快!”

“妙哉妙哉!”袁祖之捧着书不住的吁叹。

杜回便问:“妙在何处?”

“世人为东陵子作注,不是太过片面,便是太过粗浅,又或者截其片言片意而妄解,可这不问道人则是梳其肌骨,理其脉络,总合其文思,展露其全貌,让人一目了然。且其注释,辞章平易,避忌晦涩,让人一见即知其意,明其理,平白省去好多功夫,又避免后人曲解。你们道妙不妙?”

此言一出,肆内顿时响起妙声一片。

胥姜忍俊不禁,只得低头弄碳,憋得好生辛苦,胡煦看她一眼,嘴唇也不禁扬了扬。

袁祖之招来小厮,命其取来他在继圣书局买那套《东陵子集》,与《东陵选注》并排放在一起,满意道:“如此才算大圆满了。”

胥姜盯着那套《东陵子集》,眼神暗了下来。

第18章 十八斩,闻道先后

胥姜拿起一册《东陵子集》看了看,问道:“先生为何这般推崇东陵子?”

袁祖之神色诧异,“胥娘子问得倒奇了?如今仕林谁人不尊东陵子?”

胥姜看了胡煦一眼,胡煦微微低下了头。

“当今仕林虽大多推崇东陵子,可如先生肯费这番苦心、花这诸多银钱的,难能一见,且先生并非那从流之辈,遂儿才有此一问。”

楼敬大笑,“这小娘子倒是洞幽察微,虽咱们几人都对东陵子颇为敬重,却不似袁兄这般痴迷。且这套《东陵子集》价贵,使人为难,不买可惜,买了也可惜,唯袁兄敢二话不说便一掷千金。若非真心爱重,怎能如此舍得。”

“一掷千金?”胥姜心头一跳,问道:“敢问袁先生,此套集子您花多少银子入的?”

袁祖之还未作答,杜回却先比了个手势。

胥姜见了,暗自抽气,却仍抱了一丝侥幸细问:“两百两?”

袁祖之道:“两千两。”

胥姜瞪着他,只觉‘冤大头’三个字自他头顶冉冉升起。

她正要说,胡煦却岔开了她的话头,问道:“学生冒昧,有些问题想请教袁先生。”

袁祖之正在兴头上,便和气道:“问吧。”

“东陵子以‘宗经征圣’为论,提倡以五经与圣人之言为规制、范式,又以‘复古’为主张,要求恢复旧礼制。可学生以为,时移而世易,一代有一代之学,一代有一代之制,若一味循旧复古,岂非缘木希鱼,却行求全?”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皆是一愣。

袁祖之沉吟片刻,笑答:“此言有理,却不合世事。”

只一句,便彰显其气度与胸襟,让胡煦心悦诚服,他谦逊求教道:“还请先生赐教。”

“后生方才讲一代有一代之文,一代有一代之制,并没有错。只是前朝盛行浮艳享乐之风,上至皇帝,下至仕林,皆重表象繁丽,沉迷于奢靡浮华之中,将一把文人骨浸泡成了膏梁皮。以至于朝廷羸弱,浩气凋敝,面对外族强敌只知一味妥协,而不顾民生困苦艰难。”说至此处,袁祖之几乎涕泪,他喝了一口茶将心头孤愤压了下去,才道:“幸得东陵子复立圣人之学说,重铸文人之风骨,再造盛世之礼乐,教导出当今高祖这般刚健之奇雄,推翻旧朝,重建新都,才有今日之太平。”

胡煦张了张嘴,无可辩驳。

“如今旧朝虽被推翻,可那等浮艳风气却经久不散,朝廷拥立东陵子之学说,并非排异其它门类,而是为了警惕重蹈前人覆辙。”说罢,袁祖之又叹道:“想来后生是推崇文成太子吧。”

胡煦沉默片刻,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