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幅画中,康王披甲执枪,脚下踩着无数白骨。
第二幅画中,踏云而来的天神脚下有一天犬,天犬吞去了空中的太阳。
第三幅画中,康王跪地,对着空中黑色的日轮做哀告状。
“十月初一,是琅琊老阁主测算出的日食之期,我北境战区,皆可目睹。”萧平旌环视众人,语调中充满自信,“从我探查到的皇属军战备来看,这个天时正好。既然覃凌硕敢于全军南下,踏入我大梁境内,那么我长林将士,绝不会让他们轻易回去。”
在场的众人里,做了多年谍探的席铠心思最为灵敏,眼珠微动,大约猜到了几分,“将军是打算利用这个天象,给康王设局吗?”
“没错。”萧平旌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吩咐道,“我们明天分开之后,你立即召集在大渝境内的所有人手,把消息散播出去。就说康王覃凌硕残暴好战,天道不容,上苍为示警诫之意,将现白昼吞日之异象,以为先兆。天象若降,如还不诚心跪祷悔改,上天必会降罚于大渝。明白了吗?”
席铠重新细看了那三幅帛画,心情有些激动,“明白了。配上这些图画,即便不识字的人,也能知道个大概。”
“记住,你必须做到流言四起,查不出源头。重点放在蓟都和磐城这两个地方。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覃凌硕的心里和整个皇属军营中,埋下这颗不安的种子。”
“这个没问题,正是我等谍探所能,请将军放心!”
东青这时方才明白了一些,忙问道:“二公子,万一你散布的流言效果太好,覃凌硕迫于压力,真的被吓退了怎么办?”
“兵凶之事到底不祥,长林不是好战之军。他若真能就此收住,倒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萧平旌淡淡地笑了一下,眸中透出幽沉的冷光,“我已经看过了康王主营的战备,他攻击我大梁之心已定,是绝对不会因为几句流言而改变的。”
第十二章 秋日惊雷
时近仲秋,天高云淡。
萧元启站在阔别已久的金陵北门前,仰头看着眼前依旧巍峨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
十多天前,潜入大渝探察敌情的萧平旌悄无声息地回到了甘州,紧接着便开始了一系列快如雷霆的紧密行动。长林各营主将分批参加的联署军事会议连开了三日,离开时个个神色凝重却又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之情。列席了其中两场署议的萧元启虽然不能全盘了解萧平旌的军情部署,但至少算是确认了一场大战正在酝酿的这个风向,对于他接下来将要施行的计划,目前的信息量已然足够。萧平旌今夏在京时安排的备战事宜,仅仅只是基于当时的推演预判,需要由萧庭生来做更为精确的调整和筹措。各营主将离去之后,他专心致志地给父王拟写了一封书信,将目前可见的战事规模及前方所需的军资配合详列了下来,同时也算向主帅禀报自己正式动用长林军令的决定。
吹墨折笺,封口点漆,萧平旌将这封重要书函放入信袋,亲手密密缝好,起身推门而出,正要开口召唤鲁昭,一眼便看见了等在院中的萧元启。
“我想怀化将军大概需要信使回金陵,”萧元启抱拳为礼,语调真挚,“相信将军也知道,这趟差使,应该没有人比我更能胜任。”
以莱阳小侯爷的身份和能力,派他前往京城肯定比普通的亲将更加合适,萧平旌预先想到的人选原本也是他,当下便交付了书函,吩咐数语,命他连夜启程。
时别近两载,萧元启再次穿过朱雀大道熙攘的人流,径直赶往长林王府。街市的繁华景象分毫未改,可他的心境和目标却已清晰了许多,胸中滚烫的欲望几乎快要冲破皮肤,喷薄而出。
萧庭生在主院书屋的南厅接见了这位自甘州而来的信使。除开他父母的余罪,萧元启本身其实算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