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药材里的所有药力都提取出来,显然比挑选某几种提取,要困难许多。有时候,某一种药力在药材里十分微弱,神识不注意还发现不了。但若是不提取出来,药丸子的整体药效总是会差点。萧清也是找了好久,才发现这个问题。
而且,由于药力是神识提出,可能更有效,所以药方的配比上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关于药力融合成丹,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开始,萧清想的是直接用柴火熬煮,水汽蒸干,药汤成糊,再冷却下来就是丸子。但是出来的成品也差点东西,她若干尝试,最后发现用自已的火灵力,来蒸干融合,最后的药丸子效果是最好的。只是其中具体原理她还没完全琢磨透。
就这样,在腊月二十三,萧清终于将令自已满意的养生丸给做了出来。她将药丸分成几份,其中师父许太医、师娘的各二十丸,其他诸人的各十丸。再加上自已手里的腊味,她又去街上买了王太医爱吃的点心和陈酿,年礼总算是备好了。
(今日口号:求催更、求为爱发电~)
第65章 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四日,是此时历法上的“交年”,家家户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蔬食饧豆”祭灶,夜间“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
所以白天街坊间市声鼎沸,到处都是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等祭灶用品的声音。
药铺里的厨房,负责膳食的婆子也准备了祭灶用品,是糕点和瓜果,还挺丰盛。
萧清依稀记得要在灶台上点灯来着,于是她问婆子:“许婶子,是不是还要点灯?”
许婶子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萧清,她甚至都想让萧清在除夕夜时,和小童门一起去“卖痴呆”了。
“现在都还没过除夕,点什么灯?灶台点灯是正月十三那日。”许婶子心说,这阿清是怎么长大的哟,连灶台点灯都不知道,灶神莫怪,灶神莫怪。
于是她又给萧清好一通风俗普及。原来人们会在正月十三那天,在灶台放上一口锅,锅内放上一个油碟,装满食用油并放入灯芯,做完晚饭之后点上灯,摆上供品,一直烧到灯油燃尽熄灭为止。
这一习俗意在祭祀灶神爷,祈求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萧清尴尬地摸着鼻子走了,她决定多看、多听、少开口。
济民药铺终于要放假了,除夕当天和大年初一放假,共两天。萧清听到学徒们私底下嘀咕,初一到初三,公租屋都要免去三日房租呢,连赌禁都要开放三天,药铺却只放两天假。
萧清心底发笑,看来无论是现代,还是在古代,打工人一年到头都盼着假期。
师娘怜惜萧清孤身一人,所以让人将她请到了许府,和许府众人一起过除夕。
萧清其实是有些不自在的,她和许府其他人接触不多,虽然和师父、师娘亲近,但别人一家团聚,她一个外人在场,多少有点尴尬。
奈何师娘坚持,她觉得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度佳节,萧清自已一个人在药铺呆着,吃也吃不好,也没人和她说说话,多孤寂啊。
在师娘的坚持下,萧清拎着礼物来到了许府。年礼前几天她就送过了,所以这次来的时候,就买的糕点,上次买来的时候,她看师娘挺爱吃的。
“阿清,快进屋来,你看你,又带这么多东西?”萧清一进许府,就发现府里众人忙忙碌碌的,这是一家子在师娘的指挥下,在打扫屋子呢。
“师娘,新年好!”看见师娘让人挂桃符、贴门神,萧清微微避过,站在师娘身旁观看。
桃符其实就是古代版的春联,只不过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薄薄的桃木板上,上画神像狻猊(suan ni)、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门神),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