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关了许仙不放的时候,观音不现身;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时候观音也不曾现身。反而在她这小小配角要被法海逮住的时候,及时出手相救。她表示自已有点受宠若惊了呢。
萧清承认,自已的确有那么一些修炼天赋,但她一个不到一千年的蛇,战力比不上白娘子,实用性比不上人参精。莫非自已的自我认知不够,自已是一条天赋异禀的蛇?
还是说自已有离奇的身世,爹妈是上神大佬?但这么久了,也没见有大佬爹或者大佬娘出来认领自已这条身单影只的蛇啊。
不管是哪种,萧清都觉得这观音大师招揽自已可能别有目的。剧情里时机还恰卡在命悬一线之际,只是今天不知是什么缘故,似乎来得晚了点,错过了最佳时机(大圣表示:嘿嘿嘿,你猜啊)。让人先体会到绝望,又带给他希望,这样的救命之恩,印象最为深刻。
萧清感叹,自已何德何能,竟然入了大佬的眼了。她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事还没完。可是自已打心里挺排斥这样的站队行为,想起师父感叹朝堂上的党派纷争,上界神佛也免不了俗吗?
思路一发散,萧清就刹不住了。她想起五百年前,自已怀疑骊山老母和唐僧开坛的隐隐对峙。
想起观音为玄奘挑选的几个徒弟,大圣从仙石孕育,因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猪八戒,天蓬元帅,因犯天条被贬下界,做了猪妖却占洞吃人度日;沙僧,天庭的卷帘大将,犯天条被贬下界,在流沙河兴风作浪,专吃过路人;连坐骑白龙马,出身也不凡,是龙王之子,犯了天条,要被处死而救下。(注:原著第八回)
这一个个的有罪之人,就因为陪着唐僧过了他们设置的考验,然后都成了佛。细品下来,就有一种打脸的感觉,你看,你们家逐出门的人,在我这反而得到了重用。
萧清越分析越清晰,她觉得自已应该摸到了一点真相的边了。上界以如来为首的诸佛,应该是一方;而另一方或许是以玉帝为首的诸神。或许里面还有很多内部的党派、小团体,但大的派系应该会有这两个。
如来这边,在团结和笼络战力强的,如大圣,或背景深厚的,如白龙马,甚至连凡间她这个小虾米也不遗漏。
玉帝那边,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对他们的这种作态采取的是默认的态度。这就很耐人寻味了,是内部出了分歧,有了内奸,还是整个群体遇到了什么难事,让他们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的。
上界的纷争,下界凡人无从得知,但却无形中有巨大的影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对待凡人的态度上,他们某种程度上,是漠视凡人生命的。
神仙犯错,贬下凡间,施法者是不会考虑被贬者的超凡能力对凡间的杀伤力的。猪八戒、沙僧就是例子,一下凡,就为祸一方,吃人为乐。
佛说可以渡人,也不会管被渡者祸害过多少凡人,只要他唱佛一声,念经不断,那么他日成佛也是指日可待的。白娘子就是典型,不管水漫金山,淹死多少无辜,塔下诵经短短二十年(相对她两千年的寿命而言),终成了仙。
漠视凡人,却又需要在凡间的影响力,如来想大乘经在人间广流传,庙会自唐以来的盛行,甚至在前不久听说的疯和尚,还积极的表态时政。同时,还不断的有神仙下凡历练,出生不到一年的文曲星即是如此。
萧清觉得自已和许太医真是不愧为师徒俩,处境都有相似点。之前许太医在朝堂,面临党派纷争,他不想与之为伍,所以告老退休。
但是自已呢,上界纷争,凡尘诸多修行者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自已想退,却无退路。甚至自已还一股脑的想成仙成神,往这棋盘上蹦。原来自已早就入了这局,早已身不由已了啊。
萧清觉得憋气,就像双方之间隔了块单向玻璃,自已的一举一动全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