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向各位讲道,也不过是若水三千中的一瓢罢了。”老母又结合自已的一些修行经验,逐句地将经文解释给大家听,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启示。

在她的讲述中,春夏秋冬的更替、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川河流的变化等,都是道,让众人明白道无处不在,道是宇宙万物的规律和法则。她还讲述了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如修身养性之道、与人相处之道等,听得众人是如痴如醉,如醍醐灌顶。

不远处坐着一位发须皆白的道土,他手拿佛尘,历经岁月的沧桑,脸上刻满了皱纹,但此刻的他却焕发出一种年轻的光彩。他双手合十,身体微微前倾,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反复默念着老母的解读,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回到了他年轻时初次接触道学的那一刻。

左前方则盘坐着一个中年书生,他外袍洗得有些发白,脸上有些落魄。萧清都怀疑范进中举之前,可能和他的模样很相似。他眉头微皱,手中拿着一支笔,不时在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的词句和自已瞬间的灵感。他的眼神时而迷茫,时而明亮,仿佛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的道路,又时而看到一丝曙光。他在从讲道中汲取智慧,为自已的人生找到新的方向。

右前方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可能是年纪太小,经历的少,又或许是悟性不足,他虽然听得很认真,但却挠着头,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他想问问旁边的同伴,但又怕打扰到人家,只能努力地记下老母的话,打算等讲道结束后再仔细想想,或者有机会和别人讨论。

萧清还在人海里看到了小喜和它的老大,只是小喜也如那少年那样,听得满脑子都是问号,此时它试图睁开自已迷茫的双眼,不让自已陷入睡眠中。反而是山鹰老大,听得十分入神,时而眉头飞挑,时而嘴唇微动,时而恍然大悟,应该是很有收获。

这一场讲道,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妖,或者是修道者,都大有裨益。萧清也不再分心,赶紧收敛心神,沉浸在道的世界里。

时间慢慢地流逝,早晨的阳光肆意地挥洒向大地,又在老母身上披上了一层光辉。在大概十点的样子,是吃早饭的时间,道观一天只有两餐。老母结束了今天的讲道,莲台和身影都消失不见,但广场上的众人都还沉浸在感悟中,久久没有离去。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都是早上讲道到吃早饭的时候,其余时间留给听道者自已感悟和体会。

这一个月里,萧清觉得自已对道的感悟也更进了一步。现在回过头去看,她曾经的认知如同隔着一层朦胧的纱,虽能感知到事物的表象,却难以触及其本质。而这段时间的讲道,则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她理解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大门。她也开始尝试拨开事物的表象,去探索更底层的逻辑和隐藏的道。

纵然大家有很多不舍,时间还是来到了讲道的最后一天。照例,老母只讲一上午,然后她宣布:“为期一月的讲道已经完结,望诸位早日得道,不失本心。”老母看上去仍如初见那样慈祥,但莫名地,萧清却觉得多了一些凝重。

最后,骊山老母抬手一挥,一朵朵莲花花瓣化作了点点星光,向众人飘来,直没入大家体内。星光一入体,萧清就觉得整个人神清气爽,原来是老母送给大家的赐福。

随后,莲花台和老母都消失不见,只有一声若无似有的叹息在天际慢慢扩散开去:“有天地之大,故觉万物之小。有万物之小,故觉天地之大。”萧清总觉得今天的老母有点奇怪,但转念又觉得人家一大神,还能有什么烦心事,接着就抛开了这点思绪。

现在集会已经过去,在道观的客人也逐渐下山离开。但萧清很喜欢这里的清净,她想在道观里再多住些时日。于是就等客人走得差不多了,才屁颠颠的跑去找小道长,看能不能再多住几天。去的时候看见小道长旁边还有一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