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1 / 2)

“崔樵人?”皇帝眉头皱紧了,“他不在河东军中,眼下却在京城?”

崔襄面无表情地回答:“病了。”

皇帝抬了抬眉毛:“病了?”

“病了。”

“前些日子公事了结,原本要走,临走却着了风寒,说多年不曾在京中过冬,水土不服,生了高热,多日卧床不起。”崔襄语气一点波澜都没有,“身边人大多回了河东复命,只有他留到了现在。”

皇帝话里有话:“朕先前听闻崔家双子交情泛泛,今日方知,还是兄弟情深。”

崔襄不置可否,彬彬有礼地朝皇帝扯了扯嘴角。

“崔长史病养得如何?眼下宣他过来,身体可为难?”

“国事为重,陛下尽管宣他。”崔襄嘴角又扯了扯,保持着他皮笑肉不笑的端静气度,“他是爬也要爬上殿来的。”

崔闲自是没有爬上殿来。

他只是病了,又不是残了,身着枣红官袍,脸上惨白,脚步虚浮,分明是大病一场还未痊愈的模样。

但说话有气无力不代表脑子不转,他上了殿,便是温言款款,舌战群儒,一点不落下风。

“今日的戎索与仆珀,便是曾经的戎索与羽狄。”

“前朝倾力抵御羽狄,舍弃西北,割让天海山,以至边庭破碎,民不聊生,灾祸并起,以至北周亡国灭种。如今天海山收复近在眼前,仆珀突然兴兵发难,分明是故技重施,为的是祸水东引,围魏救赵。”

“仆珀以商贾之道立国,精于算计,却不精兵戈,如今仆珀行兵突袭陇右,屡破关隘,并非兵强马壮无所敌也,而是陇右多年以来军事荒废,吏治腐败,武功不兴积攒之下的恶果。”

“陛下圣明之君,眼光如炬,当知河东大军此时已深入天海山中腹,所临之危不下于仆珀,朝廷的支援必不可少。”

朝臣驳斥道:“你是代州都督府长史,自然向着河东说话,可天海山之危远在三千里外,陇右之危近在咫尺,顾远不顾近这是何道理!”

“陇右自要防御,但精力不宜多耗,粮草兵马,支援万人足够。”崔闲双手贴在面前,轻轻托着手臂,崔襄知道那是他持拂尘的姿势,“臣有能将,要荐举于朝廷。”

“何人?”

“河东郡公吕怀南曾经的麾下干将,如今云州军定军中郎将,王祁阳。”

【作者有话说】

晚了点!!但是来了!!

242 不要脸

◎成天在河东吹沙子的人,脸皮就是更厚一些。◎

殿上诸臣面面相觑。

除去几个曾关注过河东战况的, 知道年初时候,王祁阳曾随甄英武出雁门关参与收复云州的大战,还有着不俗的表现, 其余臣子, 便鲜有人知王祁阳是何人物, 倒是都听说过河东郡公的威名。

吕怀南是以北周属臣的身份出使戎索的, 跟大齐没什么交集, 唯一的交集就是齐太祖程德昌起兵造反的时候, 他曾无数次在与旁人的书信中痛骂程德昌是个品行败坏的乱臣贼子。

程德昌称帝之后不计前嫌,追封吕怀南为河东郡公,这才彻底将他的身份定了性。

……若说吕怀南对大齐有什么贡献?

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他以凄惨的结局彰显了北周皇帝多不是个东西。

除此之外, 他虽无意侍奉新朝, 却也事实上为西北边疆培养了一大批中流砥柱的军官。

崔闲说王祁阳自前朝起便是吕怀南手下悍将,这自是个拿得出手的来头,但同样是吕怀南时期的旧将,甭说跟关朔相比了, 他跟周奉、荣子盛这样战功赫赫的将军相比, 实在名声不显。

如此一来, 又是一阵唇枪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