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 / 2)

--

这本写得比较艰难,尽力想写好,更新的频率肉眼可见的不稳定,我会尽量尽量尽量平衡的!

之后不更的话一定会好好挂请假条。抱歉抱歉,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

115 算计

◎纨绔子弟,寡信之徒,并不足为倚靠。◎

方贫没有参加宴席, 宴席后翌日才来单独拜访。

他如今的日子,过得比从前许多年加起来都要好,但人还是富态不起来, 仍旧一脸病容苦相, 躬下身子的时候, 厚重大氅挂在身上显得空空荡荡。

“恭喜郎将迁居。”

新宅西耳房叫秦无疾改作了书房, 四周厚帘掩着门扉, 东西窗户各自半开, 室内点着炭火。

秦无疾今日无公事在身,未着甲胄,穿了件赭红常服屈膝而坐,正在低头写字。

方贫此行也带了礼物过来。漆盒中铺着棉絮, 棉絮中压着一方白釉辟雍砚, 形满如月,色白如雪,称得上很好的东西,至少在河东道很是难得。

秦无疾多看了一会儿, 甚至将砚台从漆盒中取出, 捧在手中端详片刻:“参军费心。”

“粗劣器物。”方贫道, “公子不嫌弃就好。”

秦无疾闻言沉默片刻, 将砚台安放在桌案上:“往事不可追。今后参军与我还是以官职相称。”

他这样的态度已经足够了,方贫不求更多, 低下头去:“……一时失言。”

秦无疾点到即止:“昨日的情形,想必参军已经听说了?”

“听说宾主尽欢。”

“宴请的名单是方参军帮着改过的此事还未曾谢过。”

“不敢。”方贫回答, “茅大将军托我全力配合, 此乃应尽职责。”

“我前些日子并不在朔州, 情况如何参军知道得比我更清楚。”秦无疾问他, “将领们改弦易辙的风气从何而起?”

“据我追查,应与洪通最为相关。他先是劝动了韩磴韩郎将,再以韩磴之名暗中游说,此后便人心浮动,愈发不可收拾。”

方贫回答道。

“从前大家都在关城,戎索人每年秋犯动静不大,将军们在军功上大同小异,故而相处还算融洽,如今朔州军另起炉灶,百废待兴,处处都是一朝升天的机遇。”

方贫顿了顿,看向秦无疾:“郎将便是最好的例子。”

“知道。”秦无疾闻言笑了笑,“我也知道有人背地里叫我做什么……活靶子么。”

“郎将应得的,此等妒能之言不必放在心上。”

方贫摇头。

“人这一世逃不过功名利禄四个字,京城的大雁北迁至此可供攀附,于常人而言,这条路反倒更好走。”

“就怕雁过无痕,徒留一场空。”秦无疾道,“我在京城便听说过孙秉护的秉性,纨绔子弟,寡信之徒,并不足为倚靠。”

方贫颔首:“可惜忠言逆耳。”

秦无疾道:“茅将军为人持重,不骄不躁,虚怀纳谏,优点多得很,要他驻守朔州,算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但品行再合适也有弱处,将军性情执拗,又重情谊,变节二字叫人寒心,更涉及到追随多年的旧将,他在这种事情上为难。”

秦无疾抬头看他,突然道:“当初,崔长史就是料想到这一点,才选你跟随茅大将军出征。不是么?”

方贫起身来,俯身行礼:“……郎将明察。”

“而我。”秦无疾继续说,“黥字当头,无牵无挂,自然也是不怕出头的人参军与长史利用我,叫我做众矢之的,我无所谓,不过各取所需,新朔州军掌握在都督府手中,这同样是我的愿望。”

“但唯独有一件事想提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