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方知神铠营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嫡亲部队,脾气都随了这位主子,说起话来忒是简洁:“在下关朔关元成。诸位见了,回去歇息!”

“今后尔等不必为奴,在雁门安心住着,且待归乡!”

须发斑白的遗民闻言皆是恸哭,腹中经年没几两米面,自然更没装过墨水,只纷乱地叫着“大都督”、“大青天”。

关朔朝人群中看了一眼,突然提起手中马鞭遥遥指向西边,又提起中气,竟能压过面前的沸腾之声:“不光我在,越王也在此地。”

“天子派亲儿子来到雁门关,皇恩在此,就是要保诸位的安宁!”

于是无数人顺着他的方向看向了越王程旸,眼中期冀无以言表,突然聚焦过来,简直要将人一眼望穿。

程旸原本静静旁观,却没料到突然叫关朔拉到了漩涡中心,人家百姓要谢皇恩浩荡,他便不得不走上前说话,替天子、替朝廷认了这份功德。

关朔此人在京城名声说不上好坏,身份在这儿摆着,任何一个重兵在握、戍守边关、远离皇权视线的大将军,都会被无数的风言风语包围,脱不得身。

但关朔又与另三位有所不同。

四疆大都督数过一遍,他是出了名的粗中有细,八风不动,脾气硬,做事却周全,京中各派暗潮涌动,分分合合,可关朔关元成无论何时都有朋友,总叫人下不去嘴。

再加上雁门关位置紧要可称四疆之最,但凡雁门有失,守将肩上便是千古大罪,千钧重担泰山压顶,除了他没人敢扛下。

既然守得住国门,便成了难以撼动的一座高山,孤峰矗立西北,任尔东西南北风。

程旸小时候与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师徒情谊,只觉得这位指点刀法的将军颇为话少,沉稳专注,长大后再看,方知他在权术一道上的研究,并不比京中那群老狐狸差上分毫。

程旸俯视着眼前望不到边的遗民,高调子撑场面的漂亮话在京中讲得多了,如今不过信手拈来,可想到曾经的关朔,便想到儿时的自己、已故的太//祖,于是不合时宜地走了个神。

他看着面前无数张泪流满面的、沧桑的脸,突然隐隐感到一丝熟悉。

若要细究,他并不是见过其中哪一个,而是这样衣衫褴褛的哀民,其实都长着差不多的面孔。

北周之末,恶吏横行,民不聊生,太//祖起兵造反之时已经年过半百,意气尚在,只是双鬓染霜。

那时候他不仅是起兵造反的楚王,也是个不着调的祖父,三五次不顾臣子妻儿的劝阻,带着程旸去乡里蹭饭。

关朔护卫楚王左右,跟着一道上山,不怎么说话,从来顶着一张麻木漠然的脸。

程旸跟去的次数不多,于是记得的也不多不过是贫瘠的山村里,硬饼子、苦腌菜,院子里一张摇摇欲坠的大木桌,每次都大同小异。

程旸那时候年纪小,正是爱玩的时候,胃口也大,尚且没有被养成金尊玉贵的二殿下,给什么吃什么。祖父看着他便大笑,夸他皮实好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