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黄家是刻意为之,就是想杀霍夫人的威风,也有可能。毕竟他们两家议亲的时候真的闹得很难看,听说还拳拳到肉打了架。就在某一个鸟语花香的上午,寿山伯散朝后,跟冯翰林冤家路窄,他俩连文德殿的门都没出,就穿朱着紫,扭打在一块儿。
满朝文武都看呆了,有人上赶着劝架,莫名挨了两拳,索性也加入战斗,场面一下演变成朝臣互殴。打架这种事,说是两败俱伤,仔细算来,还是能分出谁吃亏、谁占便宜。寿山伯打冯翰林,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后者被捶得哭爹喊娘。
冯翰林在朝上的人缘本来就不太行,又是大娘娘的亲信,如今官家一天大似一天,支持少主亲政的人渐渐也多了起来。讨厌冯孟淮的人拧成一股绳,他不挨打谁挨打?
另外呢,冯家这些日子为了娶媳妇,明里暗里,确实也得罪了一些人。霍夫人公然给黄家脸色看,颜面扫地的可不仅是黄家,还有其他勋爵人家,汴京城里真正的高门显贵。廖夫人出门交际,多少侯夫人、国公夫人,背地里说小话,都是看不起冯家刁蛮。
黄家再说落魄,那也得看跟谁比。冯家一个后起之秀,族中出仕的都少,登阁拜相的更是没有,要不是搭上了大娘娘,此等宵小,也配跟伯爵府打交道?
这样一来二去的,大家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冯孟淮反正是挨了一顿好打。人模狗样进来,鼻青脸肿出去,大伙儿见打得差不多了,才放他去慈明殿告状。
底下人不得力,韦太后也心烦。总觉得冯家连黄家那个毛丫头也搞不定,将来大事上更不能作指望。冯孟淮跪在殿中,再怎么哭诉,韦太后听听就忘了,只说,知道了,你等着吧,我闲下来了再帮你出气。
冯翰林一听太后这是不打算主持公道了,哭得越发真心实意:“打狗还要看主人,他们这样对微臣,就是不把太后娘娘您放在眼里……”
韦太后听他说话就烦,欲撵了他滚蛋,就说:“你自己看看,你还有你那个糊涂蛋夫人办的事儿!贺小郡主先不提,单说黄家,伯爵府炊金馔玉养出来的闺女,要什么有什么,配了你家那个浪子,还不知足!还要闹!天天闹,闹到人仰马翻,屁大点事,还敢闹到我跟前!我只问你,头顶的乌纱帽还要不要了,不要趁早卸下来,滚回德安刷你的恭桶去!”
此处插个题外话,冯翰林祖籍德安,他家祖上的确也是靠刷恭桶富起来的。不愧是太后娘娘,骂人也这么鞭辟入里。
韦太后都这样疾言厉色了,冯孟淮哪还敢说话?灰溜溜捡起笏板,也不讨公道了,连说几声微臣知罪,微臣知罪。
韦太后再问他预备如何处理,他那聪明的脑袋瓜一下又能想事了,还说一定会亲自携夫人登门向寿山伯夫妇赔罪,两家从此化干戈为玉帛,绝不辜负太后娘娘金口赐婚的一番慈心。
这就对了嘛,闹得再难看,亲家还是要继续做下去。韦太后这一方可堪信任的勋爵人家不多,再过两年,只怕更少。必要的政治联姻还是得有,不然日后官家羽翼渐丰,太后一党的活路,就未知还有没有了。
朝堂上这些勾当,更令人烦不胜烦。打发走冯孟淮,韦月娥觉得浑身都痛,像是累的,又像是病了。不敢贸然传御医,只叫宫人们扶到垂花宫,让杨太妃切了切脉。
杨仙芝会些医术,寻常病痛基本都能诊出来。她号完脉就把韦月娥的手放进锦被里,试探着问:“明儿歇一天吧?我亲自下厨,做些爽口的小菜给您吃,如何?”
韦月娥听她这么说,就放下心来,笑着摆头:“早上中午不行,等晚上吧,戌时以后,你叫宫人们端过去。或者再晚一些,我自己过来吃。”
杨太妃听了这话就不大高兴,脸一下垮了,宫女端水进来净手,喊了几声太妃娘娘,也不见她有反应。小宫女因为摸不准主子的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