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人后又有了烟火气。
“我们遇着好人了,狗蛋,过来给叔伯婶子磕头。”面色蜡黄还挺着大肚子的妇人抹把眼泪喊她儿子过来,“看清了,记到心里,今天你挨饿受冻是这些好心人给我们送粮送衣,往后可记得报答他们。”
“别,就一把菜一捆柴,不值得磕头,往后都是一个村的。”虎子他娘一把拉起个矮头大的小子,“都是种地的,能不能吃饱饭全看老天爷心情好坏,你们也是前几年倒霉,搬来我们村就走运了。”
青莺注意到比她还矮个头的小子在偷看她,她咧嘴一笑,从荷包里抓一把饴糖给他,“明天来找你玩。”
程石把稻子麦子和两件棉袄棉裤放下,什么也没说,喊上青莺,一家三口继续给其他人家送粮送衣。
东家送两碗米,西家送两把盐,邻居再送两捆干柴,住在堰边的男人挖两锹黄泥送过去,帮忙把墙上的裂缝糊住,到了晚上灶房生起火,有了饭香也就落了脚。
隔天程石跟杨柳推车去给他们送被褥,这几家家里除了大肚妇人就是走路蹒跚的小儿,有把力气的都进山捡柴砍柴去了。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杨柳喃喃,“真希望咱们村往后一直是这个互帮互助的样子,风气好,矛盾少,见面都是笑脸,种一百年的地我也不嫌累。”
程石摩挲着她右手的手心,她没手心朝上问长辈要钱花,指腹和手掌上都长了茧子,农忙时累得倒床就睡也不曾见她抱怨过。
“一百年?你倒挺贪心。”他笑话她,“再种一百年的地你就一百二十余岁了,成老妖怪了。”
杨柳翻白眼睨他,“又来找茬?皮痒了?我来给你挠挠?”
程石哈哈大笑,转眼看见村头有人提着两笼兔子朝西走,他冲在晒场上逮雀子的青莺喊:“小东家,来生意了。”
“哎,就来。”
“我上山逮只羊,你去不去?”程石问。
杨柳摇头,“不想去。”
不想去也被程石拉去了,冬雪还没落,橘子树和石榴树上还结有累累果实,黄灿灿的橘子和红绿交织的石榴,鲜艳的颜色在这枯败的冬天着实能给人好心情。
“今年的初雪来得有点晚。”
“快了,或许明早就落雪了。”杨柳眼尾瞟到一抹金黄的身影在树枝间掠过,扭头过去就看见两只小猴在松树上摘松塔。
程石冲猴子吹口哨,小猴跃下树,把两颗新摘的松塔送过来。
“空的,待会儿我让小主子给你们送包松子过来。”杨柳摸摸猴头,“去玩吧。”
如杨柳所料,傍晚时天就阴沉了,动物比人更知觉天气,贴着熏房墙根取暖的野猫跳进马厩,团成团在草料里做了窝。
夜里落了雪,落在地上又化了,青莺早起开窗,见地上没雪就斯哈着气穿上厚棉袄在屋里蹦哒。程石跟杨柳睡在隔壁被她吵醒,他大声说:“外面下雪了,今天不用去跑步,你在家练练拳法就成了。”
“雪停了。”青莺活动开身子,抽来门栓迎着寒风出门,隔壁和对门一直听着动静的孩子也连忙跑出来。
说话声一家传往一家,不一会儿半个村就热闹了起来。
等村里恢复安静,程石搂着杨柳躺在暖和的被窝里说话,等天色亮了两人才起床。
撒网逮鱼,装蛋上车,眼瞅着又要落雪,两人决定先去镇上,早饭也在镇上吃。路上遇到折返回来的孩子们,天气寒冷今早只有上百人,他们跑出了汗,厚棉袄脱下来绑在腰上,口中鼻中呼出的热气变成白雾,远远看着竟比被寒霜笼罩的大青山更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