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3)

给召了回来。

再回来,武承安第一件事就是进宫, 把刘懋陵身边的人都赶了出去, 一君一臣不知道在内殿里说了什么, 反正再出来武承安又成了户部郎中,从此以后便彻底成了皇帝最亲近最信任的臣子,再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夫人,新昌伯府的八姑娘来了, 说要给您请安。”

“不是说让你们把人带去松云院里安顿,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人已经在门口了,您看……”

“罢了罢了, 请进来吧。”

孟海平和郭珍当年生的女儿郭十安在她那一辈儿最小, 虽早分了家但由于家中没个出仕的, 这些年也就还是只能用新昌伯府这个破落户的招牌,才能稍稍撑起些门面。

当年孟海平有意把伯府在扬州老家的祖产吞下,主动跟着三房去了扬州守孝,却不想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孟海平入赘之后日子还是过得太顺了,却忘了人家新昌侯府的人也不全是傻子。让你入赘让你管家那是用得着你,还想蹬鼻子上脸抢人家的祖产,怕不是疯了心。

几房人在扬州守孝三年斗得跟乌眼鸡似的,孟海平即便身后有三老爷郭玄的支持,也并没有占到便宜,甚至还屡次被郭家人背地里使绊子,吃了不少亏。

一命二运三风水,也许是孟海平的运到了尽头,又或者他不信命的性格终于遭了反噬,他开始钻牛角尖一般非要跟郭家人争个高低输赢,仿佛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他这辈子曾经抛弃的所有。

但他到底不是当年从潭州走出去行商的年轻人了,甚至也比不得被郭珍捡回家时的壮年,最后孟半烟得到他病重的消息时,她和武承安正好准备从潭州回京城。

孟半烟犹豫了一晚上,还是决定去一趟扬州。她让武承安带着孩子先回京城,她则一路南下去见了已经病重得只剩一口气吊着的孟海平。

父女二人再见面,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孟半烟看着病得脸色蜡黄的父亲心中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她只是把当初孟海平交到自己手里的铺面房契都带了来,一张张数清楚又还给他。

孟海平看着那些东西,把原本想托孤的心给收了回去,攒了些力气后只开口求孟半烟,要是日后郭十安回京城有什么难处,她能不能搭把手。

孟半烟犹豫了一会儿才摇摇头,“她若有大难处,求到我门上能帮的我帮,帮不了的我不会勉强自己。要是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不会管。”

像是猜到了女儿的回答,孟海平忍不住笑了笑。笑完又落了泪,继续问女儿是不是还是不能原谅自己。

孟半烟这一次没有任何犹豫地点点头,“父亲,有些事看不开的。你安心的去,你我父女一场,你我之间的心结我一定会记一辈子的。”

孟海平闻言点点头,随即又喃喃自语道:“我就知道,你最像我。我没看错,你果真是我的女儿。”

临终的人说不了多少话,力竭之后孟半烟就从孟海平房中出来。之后又在扬州停留了两日,一直等到孟海平咽气才准备回京。

收敛了满身戾气和敌意的郭珍留她下来,想要她送孟海平最后一程。孟半烟却决绝地摇头。只说自己已经给他送过终,自己爹的坟还在潭州城外的山上。

这话说出来,郭家人再没有拦她,孟半烟也就此回了京城不在过问郭家的事。直到前几日郭十安派人送帖子上门,她才恍然想起来自己还有这么个‘妹妹。’

郭十安今年十三,郭珍留在了扬州她是一个人回的京城,借住在大伯府上,为的是等过两年能选秀入宫为妃。

当年父亲病重,跟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姐姐说的话,郭十安都在窗外听见了。当时的郭十安心里是不忿的,觉得父亲都到临终的份上了,为什么姐姐不能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