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 / 3)

些就好了。

这样的念头不知道在武承安心里翻来覆去多久了,却从未显露过。直到今晚看着王家一家子围坐在一起,说起孟半烟小时候的趣事时,这样的情绪才达到了顶峰。

孟半烟是个做事雷厉风行,但心中情绪喜恶却愿意往心里藏的人。她对武承安的喜欢若有十分,平时展露的最多也就六分,还有四分她藏着谁也不给看,生怕显露得太多,以后两人之间有变,自己又要落得狼狈境地里去。

可现在看着眼前温柔和顺的丈夫,孟半烟到底掩藏不住。起身走到床边坐下,俯身用唇舌堵住武承安还想表白心意的薄唇,“长安,我喜欢你,你什么时候认识我也不迟。”

孟半烟短短一句情话,刺激得武承安一晚上没睡着。要不是理智在时时刻刻告诫他不能胡来,武承安恐怕非要闹个鸡飞狗跳日月无光才罢休。

第二天清晨翠云和香菱带着小丫鬟们进来伺候两人洗漱,一看床里那一团皱巴得不成样子,香菱转身就又把小丫鬟给赶了出去。

回头第一次严厉又质疑地连问了武承安好几次,确定昨晚两人什么都没干,这才板着脸把床褥被套卷吧卷吧抱了出去。

走到门口还不放心,又转过身来认认真真看着武承安:“大爷,今晚上我让秋禾姐姐来给您守夜,您可老实些吧。”

明明就是孟半烟先撩拨的自己,现在黑锅全让自己给背了还没法说。气得武承安坐在椅子里胸脯一起一伏,想辩解可看向一脸无辜坐在一旁的孟半烟,又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在王家住了三天,等到王茂林和夏云苓把稀罕孟半烟那阵劲给过了,开始忍不住念叨啰嗦她时,武承安才及时开口提出要带孟半烟去白鹿书院,拜见外祖沈山长。

白鹿书院对潭州人来说太稀罕了,对潭州的读书人来说更是最神圣的地方,一听武承安是要带孟半烟去白鹿书院,王茂林连夜就准备了好些东西,说什么都要他俩捎带去山上。

“这两年过年,山长总要派人送些东西下山,如今家里几个孩子用的笔墨就是老山长赐的。书院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我们平时也不敢擅自去叨扰,这些东西你们带过去正合适。”

王茂林没说过年是王家和张家先把年礼送去的山上,在王茂林看来自己的外孙女嫁给沈炯的外孙,两家就算是有亲戚关系了。

两个孩子都没在潭州,自家主动送些年礼过去也是应当应分。没想到人沈山长并不像传闻中那么不近人情,不但很快就送了回礼,还亲写了信给王茂林。

信中末尾甚至还仔细问了王家如今几个孩子,到没到入学读书的年纪,心性功课好不好,要是不好千万如实跟他说,他来想法子给孩子找个好先生。

从那以后王茂林就大概了解了沈炯是个什么性子,两家年节里的往来也就这么维持下来。

去书院的路上,孟半烟第一次紧张得手心都冒了汗,比之前跟孙娴心一起进宫还夸张些。

“长安,你外公是个什么性子,你先跟我说说,我有些紧张。”

“你从小在潭州长大,难道没上过山去过书院?”

白鹿书院在白鹿山腰上,白鹿山听名字就知道是因为出过白鹿祥瑞而得名。山上不光有白鹿书院,还有比白鹿书院更早出名的安福寺。

潭城县过年过节家家都要去寺里拜佛,孟家更是捐了不少灯油香。至今庙里还供着孟山岳老两口和孟海平的牌位,就为了求个安心。

书院就在安福寺旁边,书院前院是准外人进去的。许多家里有读书郎的,都会带孩子去书院前头拜一拜文曲星,潭城县的孩子从小就是在‘以后长大了来白鹿书院读书’的告诫中长大的。

“肯定去过啊,还偷偷看过外公长什么样子呢。”孟半烟握住武承安骨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