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就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一个人守在西院最后那一进院子里独自过日子, 每天早上风雨无阻去正院给孙娴心请安,留下来吃过早饭再见一见僮奴。
僮奴读书有些日子了,人长高了不少也懂了些道理, 虽然还说不清自己的处境, 但也已经明白自己现在只能见到小姑姑, 自己要跟小姑姑多亲近。
所以每天吃过早饭以后,总要赖在武承蔻身边多待一会儿,即便姑侄两个凑在一起没什么话说,僮奴小小一个孩童也不觉得无趣。
武承蔻本就不爱读书,西院一再败落她就更加不在往家塾里去。闲暇的时候多在屋里自己作女红看些闲书,新帝登基把家里交给儿媳之后,孙娴心腾出功夫来给两个姑娘相看夫家,也就把她留在身边教授一些管家的本事。
孙娴心这个嫡母和武承蔻这个庶女,两人之间算不上有什么感情。但嫡母的责任摆在这里,孙娴心没想过要为难她一个孩子。
武承蔻更通透些,她清楚只有好好在孙娴心身边尽孝,才能让她尽量给自己找一个好一些的婆家。
只有自己把管家的本事学好学透,日后嫁了人才能更加站稳脚跟。只有把自己的日子努力过得更好些,到时候才有可能借势把哥哥姨娘和那蠢货姐姐从西院里捞出来。
所以在孙娴心把给她选中的两个夫婿摆在她跟前的时候,武承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刑部郎中府上的庶长子。
即便另一个人家中在扬州算得上本地豪族,她也丝毫没有犹豫,毕竟隔得远了再想插手娘家的事就更难了。
武承蔻的心思其实府里大部分人都看得明白,但孟半烟和孙娴心都选择了不戳破,因为她够识时务。
她存着想要救姨娘哥哥的心本没错,但她能看清形式乖乖听话就很难得。甭管她真心不真心吧,孟半烟和孙娴心都愿意成全她这一次。毕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嫁娶刑部郎中府对武家百利无一害。
两家把亲事定下之后,武承蔻本就准备了大半的嫁妆孙娴心也正式给她补齐了。分家只有把儿子往外分的道理,武承蔻作为待嫁女,自然用不着也不能再往外分。
武承宜被和谢姨娘一起关起来后,就再没出来过。听说刚关进去的时候谢姨娘还扒着窗户破口大骂过,从孟半烟到孙娴心再到武承安和武靖,就没有她没骂到的人。
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母女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尖锐,谢姨娘和武承宜就是一个真小人一个伪君子,撇开母女这层遮羞布,两人其实打心眼里互相看不上。
以前谢姨娘得势,武承宜在府里过得比别家的嫡女也不差什么的时候,两人之间的矛盾自然算不得什么。现在两人同被关在西院里皆不得自由,当然两看相生厌。
谢姨娘先被关进来,因为犯了武靖的大忌讳,连房门都不准出。每天的一日三餐皆由婆子送进去,吃喝拉撒就在那么小小一间屋子里,好人也憋坏了,更何况本来也不怎么好的谢姨娘。
而武承宜虽然被关进西院不能出来,但平时还是可以从屋子里出来在院子里走一走透透气。
起初母女两个还能隔着窗户说说话,但时间长了武承宜自觉听腻了谢姨娘那些俗话,就也不怎么爱搭理她,整日就拿着本书坐在院子里悲春伤秋,说些弯弯绕绕谁也听不明白的话。
好几次两人吵得厉害了,看守的婆子压制不住,只能往孙娴心那里去告状,气得本来在给她相看人家的孙娴心又把这事给撂下了。
现在要分家,武承宜还没定亲自然就不存在嫁妆这一说,孟半烟只能按着武承蔻的嫁妆,掂量着把要陪嫁的铺面田产留出来,至于其他该准备的,以后再去凑吧,至于好不好的那就没人在意了。
把不能分走的和不用再分的先剔除,最后就剩下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