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3)

孟半烟笑着接过丹枫拿进来的竹篮,一边学着丫鬟们的动作给孙娴心挑花蕊,一边把这几天府里外面的事说给她听。

有时候老一辈放心放权给你,你却不能真就什么事情都不跟人家说了。当年跟着孟山岳一起撑起一个家的孟半烟,最能理解这里面微妙的心思,自然也就能把这里头的度给拿捏好。

只要做到事事让孙娴心知道,但又事事不必孙娴心操心。让她这个当婆婆的能感觉到自己是一直把她放在自己前面的,时间一长就不怕她不放心自己了。

“以前管家的时候听底下的管事婆子们说这些,那脑子里啊根本停不下来。现在听你说这些,我这脑子里跟装不下什么东西似的,听了就忘了。”

“那天喜妈妈还跟我说,能不记着那些事是我的福气。当时还觉得是那老货浑说,后来一想倒也没错,只是家里这些事,就全推到你身上了。”

“母亲这说的什么话,我和大爷都还年轻,多是的不老成不周全的地方。这不今天过来,就是有件事得求母亲给我们拿个主意。”

孙娴心本来只是跟媳妇说几句好听的话,毕竟管家不是个轻省的差事,累得要死不说还得罪人,哪怕你事事周全也总有人要记恨编排你。

却没想到孟半烟还真是个顺杆爬的,顺着孙娴心的话就把自己和武承安想要分家的事,和谢铨的打算都一五一十跟孙娴心说了。

“分家?!”

孙娴心再不喜谢姨娘,这些年顶多也就想过怎么才能把谢姨娘打发得远远的,最好这辈子都看不见才清净。但分家这种大事,她还是从未想过的。

孙娴心看向孟半烟的眼神里掺杂着诧异和担忧,但唯独没有抗拒。这种事没人提也就罢了,现在被孟半烟提出来,要说她不想分家那也是骗人的。

“你可知,这个时候分家不管谁对谁错,过后外面都会说是你这个当大嫂和长安这个当大哥的不容人。”

“母亲,这就跟管家是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样样都好的事,咱们只能挑选其中好处最大,最一劳永逸的路。”

孟半烟看着孙娴心的眼睛,就知道她心动了。随即又伏到她耳边,把刘懋陵对武承安的不放心给说了,这一下原本还有点犹豫的孙娴心也很快就点了头。

“这事你去安排,先别声张,你把府里公中的产业理一理,我把府里两个姑娘的嫁妆分出来,等都准备齐全了再去跟老爷说。”

“谢母亲体谅,母亲放心,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算账还算在行,必定把这事办得妥帖,好叫母亲和老爷都满意。”

102 ? 番外五

◎分家。◎

孟半烟说服孙娴心同意分家之后, 很快就带着谢锋把府里公中的账目给大致理了出来。

武承宪在国子监读书,武承安已经托司马仪提前打好招呼,等几年后武承宪从国子监学成, 若是不走科考出仕这条路子, 就送他去边关待几年。

分家有他一份,但因着他还未成家,方姨娘也不可能这么早早地跟着儿子出府去养老,孟半烟和武承安商量过, 对这个弟弟的安排是分家不分锅。

该武承宪的那一份家产, 连同他成亲公中该出的那一份聘礼给他分出来,他和方姨娘依旧住在府里。反正东跨院这一路本就算是在府里最独立的房头,分不分家都离松云院远着,没什么妨碍。

吃穿用度和每月的月例银子也都和以前一样, 毕竟分家的只有武承宪,方姨娘还是武靖的姨娘,府里该奉养她到老, 这是天经地义的。

等到日后武承宪大了成亲了, 身上有了功名官职, 到时候他想要把姨娘从府里接出去,那是以后的事用不着现在操心。

两个姑娘,武承蔻自从武承宜被关进西院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