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货店,四时鲜在里镇、外岛人嘴里,才是被反复提起,这会儿说起来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加个前缀了,说是得了做鱼第一鲜牌匾的才被人知道,或是才有排面。

现在单单提起四时鲜这三个字,几乎没人不知道,都能在路上引人回头,然后几个不认识的人凑在一块,说着哪些东西好吃。

说完就开始犯馋,嘴巴里好像涌起了椒盐、酸汤、烤鱼、鱼冻、腊带鱼、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等等的味道。

这钱花的让人心甘情愿。

只要早上到下午边上,从里镇急匆匆往城门赶的人,多半都是往四时鲜吃饭的,要是手里还拿着碗筷,那就是从那买了东西回来,再拿回家吃的。

从来没有哪家食铺能在海浦做到这份上,名声大振后,没有同行拼命诋毁,反倒吸拢了不少同行青睐,四时鲜算是头一份。

不过比起那些来,四时鲜口碑好的地方,是一直都流露着温情。

给最开始食客的摊子一直都在,桌子也渐渐变得更多,而且吃食从来不涨价,价格还便宜,隔三岔五出新的吃食,食铺里出海蛎饼,摊子上就卖蚵仔煎。

蚵仔煎也是用牡蛎做的,只不过用的是红薯粉浆摊牡蛎,先放牡蛎,再倒粉浆,加鸡蛋和蔬菜。煎出来的红薯粉皮软韧,混合着大颗的牡蛎,搭配着独特的酱汁,还没吃就先流口水。

这种地摊小食,让渔港周围的不大富裕的人家,也能尽情享受美味,延续着四时鲜的美好印象。

赚了很多钱,有了渔场后,江盈知的步子慢了下来,也会腾出时间来反哺大家。

比如今夜,这大概是海浦入秋以来,最冷的一个夜晚,她却没睡,熬了几大桶鱼汤和吃食送到渔港岸口。

那里正在进行最后的打桩,明日开始铺设码头的木板,渔民们忙碌着,灯笼点了一大堆,冰冷的海水里还传来哗啦啦的声音,有人在底下游。

小吏在打着哈欠,排点入港的渔船,满载货物的船只渐渐停靠在岸口。

夜里的风大,冷得人直哆嗦,江盈知招呼大家来喝汤,她熬的鱼汤料特别足,鱼肉、鱼肠、鱼丸、鱼豆腐、虾仁、豆腐,说是鱼汤,其实是一锅杂烩。

汤多料多,鲜美又滚烫,吃的人心里也暖融融的。

而另一边岸口,所官边走边跟王逢年说:“你说得在理,与其提高渔民工钱,不如放宽买卖盐的斤数,不过价钱的话,我会跟上面说,毕竟码头这些你出的钱多,面子在这。”

所官笑着说:“哦,我这糟老头子可就不留你了。”

王逢年收好文书,原本没有表情的,突然有了点笑意,他半点不害臊说:“你可留不住我。”

“臭小子。”

王逢年走到分江盈知旁边,自然地拿过勺子,江盈知看他一眼,没说话,朝后头的所官招了招手。

所官看着这一对,背过手去,感慨年轻真好。

第83章 肉蟹煲

要吃鲜带鱼, 还在浪岗面。

这句话江盈知懂,但却也只是明白浪岗的带鱼好。

并没有想到,这次浪岗居然钓到了带鱼王, 虽然没有后世四米那么夸张, 不过两米的长度也够长的。

而且这批叫雷大王的带鱼,品相上佳,皮薄肉厚, 江盈知拿到手里就开始笑, 脑中已经闪过不少带鱼的做法。

不仅如此,西塘关海滩上的望潮爬满了海滩, 这种类似于章鱼的海鲜, 但脆韧鲜美尤胜章鱼。

她回去的时候, 大家捡了不少给她,都特别新鲜, 就是顶着个大脑袋, 张牙舞爪得吓人。

上等的鲜货多, 江盈知并没有打算卖, 而是开始自制邀请函。

头一封送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