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青挤开他,“小满,瞧瞧我的,这香瓜可是外来的,听说味道不错,倒是这个冬瓜,我家婆种的,老好了,就是皮厚了点。”

“咋,你们这么早来送瓜啊,”海哥挑着两筐东西进门,放下去后用布擦了擦脑门的汗,“我也来送瓜,送一筐西瓜,一筐南瓜,这瓜好,颜色黄,吃着粉甜,立秋吃瓜得多吃几种瓜。”

“我就知道你们送这些,小满,”陈大爷也跟着进来,提着篮子说话得意,“我就送的不一样了,我送蒲瓜和丝瓜。”

江盈知把手里的面糊倒完,看到也是哭笑不得,“我哪里吃得完这么多的瓜啊,等吃完我人都要变成瓜了。”

“我也拿了瓜啊,小满你们几个见者有份,”门口又传来一道声音,还没有走进就先急急忙忙开口。

进来的人手里都提着各种瓜,一进门相互瞧瞧,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江盈知也笑得不行,这是把市面上所有卖的瓜全都买来了,她都能摆个瓜铺了。

送瓜的人实在太多,那一篮篮全都是,堆成小山包,来的食客也多,亏龙虾的福,四时鲜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几日就能赚几十两。

她干脆把大家送的西瓜和香瓜,只要切开能吃的,就全都切了分给大伙,院子里弥漫着一股瓜的香味。

大家全都站着吃,小孩不吃瓜,手里握着橘红糕,另一只手则拿着薄脆饼,咬一口舔一口地吃。

里面热热闹闹,外头也是,大家聚在四时鲜门外领糕点,说句吉利话,全欢欢喜喜的,领完了这家,还能去鱼行门前吃一小碗醉瓜,或是河泊所那,会切西瓜招待渔民和过路人。

今日反正有吃不完的瓜,实在吃不下,还能买个瓜灯笼,回去挂在屋里。

江盈知就收到了红彤彤,绿油油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的西瓜灯笼,是方泽兰带着阿喜和小七送的,她拿在手里的时候差点没笑岔气,最后也挂在了灶房门口。

她招呼两个小孩过来吃东西,今日熬了一大锅汤底,放了一堆做好的食材,有鱼饼、鱼丸、白萝卜、肉丸、虾滑、豆皮、鱼豆腐等等。

还有她特意做的龙虾丸,实在是龙虾供不应求,没有那么多,她也不想搞什么饥饿营销。从一开始的整只卖,到后面拆开成一半,最后连切四份也不够分,只好一部分做虾滑,一部分做龙虾丸。

也赶跑了一部分只喜欢大龙虾的人,留下的人倒是无所谓,有的吃就行,他们才是四时鲜的盲目追求者,要是哪天江盈知推出以臭为主的吃食,也都会闭着眼吃下去。

天气转凉,吃一碗热汤,就变得特别舒服,不管小孩还是大人。铺子的几张桌子,连同外面的棚子底下,坐满了人,大家捧着一碗料特别足的汤。

有个小孩跟她阿奶说:“好好吃,我没有吃过这个。”

她说的是龙虾丸,比起鱼丸的弹牙来,龙虾丸更多的是嫩,但是比虾滑要紧实得多,肉里头是更多汁更嫩的肉,而不是那种团到一起,十分干巴的口感。

老人家摸了摸她的头发,把自己碗里的龙虾丸放到小孩碗里,慈爱地说:“下次再带你来吃。”

本来这次小女孩过生,才想着过来一趟,平日她们也不敢上四时鲜来吃饭,以前还能在摊子上吃到点好吃的,自打那生意越来越好以后,那是连摊子都挤不进去。

这点也有不少人跟江盈知说过,今日也有人重新说起来,毕竟又吃到鱼丸了。

那也是摊子上的老食客,是个老人家,她说:“小满啊,我以前就常买那鱼丸给我家孙子吃,现在想吃倒是还能去崔小妹那里买,味道差得也不多,可其他的,哪天还能吃到哦?”

“对啊,有的从春末等到秋初,想再吃上那一口,没得吃了,就像那个敲鱼面,真是好久没尝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