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我今年过寿在哪过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在那个最有名气的做鱼第一鲜那,味道真是没话说,那个鱼做得是真好。”
“哎呀,那我也要去定点。”
看着大家艳羡的神情,又听着恭维和道喜的话语,老太太吃着寿桃,觉得这是她人生里最快活的日子。
她都六十了,已经没有下一个六十岁了。
老太太嘴巴很会说,加上那寿桃是真好吃,江盈知做小宴的第一日,顺利之余,转日她一早开门,门口居然站了不少老人。
她面上有难掩的惊讶,因为她的食铺来吃饭的老人不大多,摊子上倒是有一些,但门口的这都是些生面孔。
“阿婆你们是要吃点什么吗?”江盈知把门往边上推,走出来问大家。
有个阿婆直接问,“有没有那种寿包卖?就是昨日在你这办宴的李家送的,哎,我们是没法子在这办宴了,就想问问有没有寿桃,吃口也算过生了。”
这群老人年纪大概都在五六十岁,脸上有着深深的皱纹,渔岛日头晒出来的黝黑,淳朴又充满热情,不过此时却是希冀。
也许是年岁到了,生怕啥也没吃到就离开人世。
江盈知很能理解,她面向这群老人说:“有的,以后要的话早些说,也不是每日都做的。”
可把这群老人欢喜的,按着各自的岁数定了寿桃,有老人说自己活到五十七了,头一次过生,还是自己给自己过的。
江盈知就这样开拓了老人的生意,从寿桃开始,慢慢的,四时鲜在这群从不去铺子吃的老人间,也有了不少口碑。
当她以为生活在早摆摊,中午开食铺,偶尔接点宴席的日子里平稳度过。
这天,她接
到了河泊所的帖子,关于谢洋节的。
来送帖子的小吏她很熟,小吏说:“小满,上头这是想叫你在谢洋节上露一手。”
“你之前不是得了那个名头,今年谢洋节几个明府来的大官,”他知道得也不多,“反正有几个特别爱吃鱼。”
他把自己知道的全是说了,最后走前交代,“小满,你记得明日来河泊所一趟啊。”
小吏走到一半才想起,明日船老大也要到河泊所里。
第59章 瓦块鱼
小吏说的河泊所, 并不是在渔港岸口的那间小屋,而是位于对岸花斑岛那边。
江盈知坐上了船,对着那封帖子仍有些不明所以, 对面胖师傅手紧紧扒着船边说:“每年谢洋节的时候, 也就是大暑过完到立秋的边上,办得会很隆重。”
“周边小岛上的水师小吏,还有明府来的大官小官都会过来。”
“这可比什么吃鱼宴要盛大得多, 每次开始前半个月就早早准备了, 不管镇长还是河泊所的大官都得出来露个脸,祭祀海神, 船老大们要出钱办谢洋酒。”
“晓得为啥要这么隆重吗, ”胖师傅话说到一半又突然停住。
小梅嘴巴很快, “我知道,因为要备冬了。”
“哎, 从谢洋节后就要备汛了, 先备秋汛, 后备带鱼汛, 也就是我们说的冬汛,上一年渔民累得半死,鱼汛过了才能歇会儿, 又开始下半年捕鱼, 可不就得趁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办几天。”
胖师傅说了一大通,生怕江盈知听不懂, 他又乐呵呵地说:“托了你的福, 往年我们鸿兴楼哪里有被河泊所请过, 都是请头三名的。”
“请头三名来做宴?”江盈知有点疑问。
“对啊,头名管办宴席所有, 其他酒楼要听从,”他说着话的时候,旁边四海庄的大船从旁边经过,然后新丰楼的也跟了上来,远远地超过这艘小船。
“小满啊,”胖师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