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显得有些兴致缺缺,各种层出不穷的吆喝声也没有激起他们的冲动。

这时江盈知让小梅出去吆喝。

小梅就照江盈知说的吆喝,她声音还挺尖细,“各位大哥大叔来这里瞧瞧,我们有海蜒冬瓜汤,酒淘黄鱼”

刚才还说那鱼腻味,这鱼吃了虽好,但是没胃口的渔民,一听到吆喝声,立马拉着旁边渔民的衣裳,“走走,正说没胃口,快去喝碗冬瓜汤,吃了这两天大鱼大肉,我馋死这口味道。”

“谁不是啊,那些鱼啊瞧着多诱人,我就想吃碗清口的汤,”另外个渔民赶紧附和,走着走着就变成了跑,生怕自己喝不到这口汤。

哪个海边长大的渔民,热夏里不喝一碗海蜓冬瓜汤的,比起其他用各种好料堆起来的鱼,还是这个更受他们青睐,是渔家,是自家的味道。

而且论起鲜,那种用各种好食材借味来的,不如这一碗汤来的鲜。

另一波渔民则听见酒淘黄鱼,眼神立即泛起光来,他们是最后一批从海上回来的渔民,海面的烈日远比在阴凉处的强烈,他们身子疲乏,正是需要一碗酒淘黄鱼进补的时候。

所以被大家一致认为会迅速滑落的四时鲜,是整一排摊子里最火爆的,程度远远超过第一日她做烤鱼的时候。

而那时吃到烤鱼的人面上神情是享受,这个时候,吃着海浦最平常风味的东西,那些黝黑的脸上露出很复杂的神情,大概是感动。

有个渔民抹着泪,“上年冬末出海,辗转在海上飘了一月又一月,每日累得抬不起手来时,只想吃一碗酒淘黄鱼,没想到回来当天就吃上了。”

听到这话,在场的渔民哪能觉得不心酸,出海苦出海累,出海是阎王跟在后头追,夏天海浪如同难缠的小鬼。

江盈知很大声地告诉他们:“没事,你们要补的份我全包了,今日我买了足够多的大黄鱼。”

感谢鱼行一道菜不限量的规则,不然她就违规了。

她很诚恳地说:“出海辛苦了。”

这样朴

实的话,却闹得不少人低头抹眼泪,那些顶着烈日在看的群众也被感染,大家纷纷说:“出海辛苦”“好好休息”“赶紧补补”

其实没有渔民,就没有海浦的兴盛,渔业兴盛的地方,吃苦最多的是渔民,有时候还要赶着风暴追鱼,每户人家里都有葬身海底的渔民,所以大海,又被他们称为海底坟场。

也才有了“捕鱼人家世世穷,十口棺材九口空”的俗语。

对于大家的呼喊,渔民们连连道谢,这多年里,只有那些盛大的形式,但是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这些底层渔民说一句辛苦。

这一局不用说,大家输得心服口服,不服也不行,压根比不过。

后面有人问江盈知到底是怎么想要做这两道菜的。

她说先看天气,阴天不热自然胃口好,闻到味重的会口舌生津,吃点油腻的也没有关系,但天热就要吃消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