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前两日大家吃多了油腻的大鱼,第三日天热没胃口,应该会想吃清火消暑的汤。
至于其次,她有很多人脉啊,谁知道点消息都要告诉她,整合一下得到,第三日有刚出海回来的渔民,被请来参加吃鱼宴,具体到这一批渔民的出海日期,长期海上漂泊,大鱼是不会想吃的。
他们大概不知道,出海远洋的人最容易得远洋综合征,长期的航海生活让渔民焦虑抑郁,无法排解,久而久之就投海。
而从海上漂泊回来,最想吃应当是每逢鱼汛结束,家里人给他们进补的东西。
她仔细琢磨渔民需要啥,根据需求来制定。
她对着新丰楼和四海庄的人说:“渔民想要的应当不是吃那些上好的鱼,不然为什么要办吃鱼宴?而不是其他的海鲜宴。”
江盈知想,大概很早以前的吃鱼宴举办时,一定是出于温情和关怀,只是后来越走越偏。
大家都开始若有所思,来数贻贝的鱼行伙计有点沉默,那些贻贝堆成了座小山,而其他摊子只有零星的几个,胜负已然分晓。
在今日吃鱼宴要结束的尾声,顺水鱼行东家走上高台,他说:“以前呢,总想着好好请渔民兄弟吃个饭,也感念大家辛苦,可这回瞧着,好像感谢也没有到根子上,下一年再好好琢磨咋办。”
“不过今年,我们搞了个不大一样的吃鱼宴,重新再选做鱼第一鲜的食铺和酒楼,这回也如同大家所愿,我们新选出来一家食铺。”
“我个人觉得众望所归,这家食铺也获得了几十年来最多的大贻贝壳,以前最多的一间是两百二十枚,它获得了五百一十枚的贝壳!”
“那今年得到做鱼第一鲜牌匾的是,”东家忍不住在这个关键时候停顿。
但围观的人不买面子,齐齐呐喊起来,“四时鲜!”
“四时鲜!小满你真是好样的!”
因为做得足够多,围观百姓都有幸尝到这两样菜。哪怕只是一小碗,都让他们感慨万千,这才是海浦风味的鱼鲜,是海浦人喜欢的鱼鲜。
他们喊了好久,久到东家不得不用敲锣打鼓才让大家停下。
每一年获得做鱼第一鲜牌匾的食铺,都要上高台,接牌匾和钱。
陈强胜和小梅几个简直手足无措,走路都同手同脚的,相反江盈知特别气定神闲,甚至还有心情朝底下乌泱泱的人挥挥手。
鱼行东家对她这大方劲挺喜欢,再给红绸布盖着的银子前,特意让她说几句。
江盈知也不怯场,她先客气一下,“鱼有百味,人尝千味,要论手艺,我肯定比不上在场的这些大师傅,只能说感谢各位抬爱。”
“让我讲的话,就说一句吧,深水帮鱼鱼帮水,花轿抬人人抬人。”
她还要来一句,“下次要比的话,食材统一出呗,我想靠手艺,不然老得花些其他心思才能赢。”
第一天靠色香味,第二日滑跪,第三日琢磨人心,实在太累,不如比手艺来得实在。
但她依旧很骄傲,都是她该得的。
众人全都大笑,笑说鱼行抠门,鱼行东家摸摸鼻子。
最后她给自己拉生意,“来我食铺吃饭啊,我不只会做鱼的。”
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江盈知扶住牌匾一角,左手接过红绸布包着的百两银子,她笑得毫不掩饰。
这也是海浦几十年以来,第一个获得这块牌匾的女子。
当然这块牌匾最后从最远的街道,一路绕行到渔港,在敲锣打鼓声里,大伙自发地跟随,万众瞩目中,挂在了四时鲜的牌匾下。
特别气派,只要路过的人,肯定会注意到这块黑漆描金嵌银,写着做鱼第一鲜的牌匾。
这也是四时鲜进入海浦百姓生活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