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方荀:“……”突然一下就精神了!!!
他爬起来摊开纸笔,把白日里的卷子复查了一遍,发现他答的题还不够好,还能够更好!
在他们挑灯夜战的时候,同样也有很多人睡不着,比如书院的山长与夫子。
他们在距离考院不远的地方有一处住所,原本是山长私人的,但因为距离考院很近,他就拿出来做了书院夫子门的下榻处。
这会儿已是深夜,左正谏与栗谨仁还没休息,在廊亭里摆着棋盘下棋,心思却不在棋盘上。
“听说今年的学政大人是从苏州府过来的,题难啊。”左正谏落了颗黑子,叹息道。
苏州多文人,读书人多如牛毛,学问也好,朝中不少大儒太傅都出自苏州府。而他们永安府就昌南承宣布政司下辖的一个偏远府县,教育资源本就稀少,撞上这样的学政,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考院里的考生们这会儿肯定是被那些题折磨得死去活来,睡不着。
况且,这才第一天,后面还有第二天,第三天。
光是第一天就把他们的自信给消磨掉了,第二天,第三天,怎么办?
栗谨仁可能是被气晕过一次,整个人看开了不少,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少管,这会儿听左正谏抱怨,倒没什么感觉:“没事,还有下届。”
反正秀才一年一考,今年落榜明年再考就是,又不是不能考了。
左正谏见他好好的一位严肃认真的夫子,变成现在这般淡泊名利,就对许怀谦那个学子,就没什么好气:“我是怕乡试的主考官也是苏州人。”
要知道他们书院不仅仅有要秀才的童生,还有要考举人的秀才。他们这些府城在院试的时候,同样在更远一点的昌南府也在乡试。
等乡试过后,书院里的新进举人和以前的几位春闱落榜的举人就该启程去京城继续参加春闱了。
说来惭愧,他们青莲书院开办也十几余年了,就出过两位进士,还是两位同进士出身,都去外地当县令了。
给不了书院什么资源,也帮不上书院里的师弟们什么忙,更不能惠及家乡。
左正谏本想趁着缙朝刚开国,多教些学生遍布天下,这些学生中只要有一个,能往上走走,以后发达了念在乡下贫苦,多颁发些有利于家乡的法令。
也能慢慢地让永安府,甚至是下面的州县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