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3)

我奶说我的长相随你。”

张春芽:“……”

要不是怀中抱着苏鲤,张春芽就去教训这个专给人添堵的小丫头去了!

外出赶考的苏崇文忙完府试忙院试,去的时候身上还穿着厚衣裳,等考完的时候,他身上已经减得只穿一件薄衫了。

虽说出门的时候,杨绣槐给他塞了不少银子,但苏崇文天生就是抠门的人,让他给家里的爹娘妻子花钱,那他大方得很,要是给他自个儿花钱,他能抠抠索索到令人发指。

能省的地方一定要省,不能省的地方也要想方设法地省。

苏崇文抱着这样的消费观,从府城到省城,带去的银两只花了一半不到,余下的又全都带回了家。

苏崇文站在家门口的那一刹那,杨绣槐懵了,叶桂枝懵了,就连张春芽和李大妮都跟着懵了。

“崇……崇文,这是发生啥事儿了?你怎么瘦成这样了?人都快脱相了。”杨绣槐吓得声音都抖个不停,叶桂枝则是一个劲儿地抹泪。

苏崇文觉得自己精神还算好,他将背上的书箱卸到一旁,安抚家人道:“我没什么事儿,就是赶路的时候吃不大好,去了府城和省城之后,样样都得自个儿操心,我这人手笨,灶台上的事儿一概不会,只能自己摸索,去外头吃的话,一来是费钱,二来是怕吃的东西不好,坏了自己的身体,所以一般都是自个儿瞎鼓捣吃的。娘,我都学会蒸馒头了呢!”

苏崇文说这话,本意只是客观叙述一下自个儿这些日子的经历,没想到落在杨绣槐和叶桂枝耳朵里,就变成了扎心的刀子。

婆媳俩心疼得不行,看看苏崇文那形销骨立的模样,叶桂枝哭得险些晕过去。

最终还是张春芽站出来说,“既然崇文瘦了,那就好好鼓捣吃的喝的,把人给养回去,光在这儿哭也不管用啊!你们先回屋去唠,我给崇文烧水去,风.尘仆仆赶路回来,赶紧泡个澡解解乏。”

苏崇文老脸一红,这话说着没什么错,可是从大嫂嘴里说出来,就有些古怪了。

不过真正让苏崇文好奇的是,这大嫂究竟是怎么了?咋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苏崇文先同杨绣槐说了一阵子,把自个儿的经历都给交代了一遍,告知杨绣槐说,此行一切顺利,只是考试的题目略微有些怪,不过并不碍事。

那些难题怪题对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考生来说,确实有些难,但对于他这种未脱离农桑耕种的科举考生来说,并不算多么难,只能说这一次科举的题目略微有些偏了而已。

考完之后,很多擅长四书五经的科举考生都垂头耷脑的,说有些题目根本没接触过,只能吓懵,苏崇文觉得自个儿答的还不错,都有理有据的。

只不过最后能出多少份,还是得看考官怎么改。

关于科举考试的事情,杨绣槐也没多问,她把时间留给了苏崇文与叶桂枝夫妻俩。

夫妻俩这天睡得很早,第二天起的很晚,叶桂枝红着脸急急忙忙出来打算做饭,就见杨绣槐已经把粥给熬好了,正在烙饼。

“娘,我今儿个起晚了,我,我,我……”叶桂枝脸红得说不出话来。

杨绣槐身为过来人,怎么会不明白昨晚发生了什么?

她一边心疼自家儿子赶考这几个月是真的被憋坏了,回来累成那样也不说缓缓再办事,一边又觉得有些好笑,她看起来是那种不通情理的婆婆吗?

“不就是晚起了半个时辰么?没事,早饭我来做,你去把崇文带回来的衣裳拾掇拾掇,今儿个天气好,吃过早饭之后去河边洗了,好好晾晒晾晒。”

末了,杨绣槐还凑到叶桂枝耳边嘀咕了一句,“趁崇文在,最近也不被功课所累,你俩看着该办事就办事,千万别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