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2)

柳寡妇气笑了,怒骂:“好生厉害,还找我拼命,当自已是什么玩意?”

欢儿手指着她:“是不是想打架?告诉你两年前我就不怕,这会更不怕,不想找打就快点滚。”

刚来村里时,她在河边闲话杜巧娘,被娘仨扯着打过一顿吃了亏。

提起这事,柳寡妇恨恨,看到面前比自已高的两个姑娘,没信心一敌二。

扯着桩子走,不认输说:“不跟你个小丫头片子计较,一大家子什么人呐,少良心的。”

欢儿追到院门口,啐一口:“跟你这种人就不能讲良心,白费。”

赵春兰气的不行:“什么人呐,不讲理。”

喜月扶着她坐去凉椅上:“嫂子跟她计较什么,白给自已添气受,又不是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

杨应和也劝:“你都不用出来,我保定不会收桩子,虽说孩子无辜,她当娘的不做人,谁敢跟他家扯上关系?”

赵春兰抚着肚子:“早晚有她后悔的时候。”

末了说了一事来:“你们还不知道吧,咱家那块地王大柱种了地瓜,他去服役后,来浇水补秧的是他大哥。”

杨应和听她说过,喜月倒是不知:“这可奇了怪,难不成那块地是种给他自个的?”

狗剩突然插话:“先前下工时看到王长明拎半桶水去地里,他拎着费劲我就帮了一把,听他说他爹走之前和柳婶子吵嘴了,吵的相当凶。”

“他大伯来帮忙,有时候还给他带吃的呢。”

欢儿凑过来:“咋感觉他们长久不了?是不是要分了?”

再是吵架,地里活总该管,对农人来说庄稼就是天大的事。

有人家打的再凶,该做活还是一起做活。

她这倒好,佃的地不管,意思岂不是很明显?

就是不分,勉强一起过,也没甚意思。

几人还没议论出个结果,院门外一道声音:“这里是杨家铺子吧?”

喜月扭头去看,就见是施宅的那个小厮。

忙迎上前,笑道:“正是呢,糕饼吃着可好?”

小厮递回食盒:“挺好的,我家大人说你们有心了,谢了,以后不必再送。”

言罢没有多留,转身去了。

喜月拿食盒去洗,不想打开盖子里面有一小块银子,忙又追过去。

这糕饼是谢礼,哪好收钱?

递出去,小厮推让不接:“这是老爷交代的,你别为难我。”

像是避之不及,他走的飞快:“你就收下吧,我是不会要的。”

喜月拿着银子回去,没想到事情竟成这样。

原是要表达谢意,这下成卖糕的了。

这可该如何是好?

怪难为情的。

杨应和道:“就这样吧,施老是清官,我们别去给他添麻烦了。”

赵春兰感叹一句:“我们是来对地方了,难得遇上这么好的父母官。”

想起自已爹娘哥嫂,也不知道他们在哪?

是不是安然无恙,有没有受苦受累?

是不是同样思念着自已?

家里一摊子事,就是想找家人都抽不开身。

想来他们为生活所累,同是有心无力。

喜月想起外祖家,也是没个音讯,娘心里何尝不惦记。

要是自已是个男儿身好了,就可以去寻他们。

女子身份行走在外不便,纵使有心娘必是不肯的。

或许等手头上的事忙完,或许等成亲后……。

喜月心想一定替娘寻到外祖他们。

杨应和听着沉默,去年里答应喜月回乡看爹,手中活做不完,想来是回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