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盒的糕每一块都不一样,不光精巧,看着都很好吃。
再有馅饼的香味直钻鼻子。
小厮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想到前两日灶房的小丫头说老夫人没什么胃口,起了心思。
左右不是贵重之物,再说人家一片真心。
老爷子为忙他的事,前几日熬到很晚才睡,吃两块糕饼也是应该的。
杨应和见他犹豫,又劝道:“施老为官清正我们是知晓的,破坏他名声的事不敢干,这些吃食皆是我们心意,是我们家人对施老的敬仰。”
他说的真心实意,小厮被说动,把食盒接在手里:“既如此我就替大人收了,不辜负你们一片真心。”
糕饼送出去,二人心里畅快了。
然而更畅快的还在后面。
离茶棚还有些路,就见宋腊梅使劲招手,疾步过去就听她笑着说:“大哥快回去,有人要做嫁妆,是从唐家过来的。”
喜月心中了然,可以想象必是先前在唐家订了嫁妆,出了这档事,嫌不吉利退了。
赵春兰在堂厅陪着一对夫妇说话,瞧见两人进院站起身:“我当家的回来了,让他和你们说。”
一脸笑意走出来,换杨应和进去招待。
这户人家闺女八月就要出嫁,唐家做的嫁妆嫌晦气退了,急匆匆找来铺子。
大大小小列了十几二十样出来,价钱好商量,只求一个时间上来得及。
杨应和手头上别的活不太急,八仙桌这样的物件可以顶借着用,算着时间别的能做出来,把活接下。
送走客人,赵春兰心情大好,前儿才说了生意可能会变好,这就成真了。
眼下铺里就杨应和一个得用的木匠,再来一桩活人就不够用了。
狗剩才学了一年,得用还要几年,缺一个顶用的木匠。
遂道:“要不要先寻摸着活好的木匠,免得以后不趁手。”
杨应和觉得可以:“只不过得讲明活不一定常有,活少的时候得歇着。”
活不稳定难请到人,不过眼下不急着用,慢慢找找看吧。
才说想要再请个人,闻着风声的柳寡妇领着桩子找来了。
二话不多说把儿子往杨应和身前一推:“工钱不要你的,只管顿晌午饭就成,随你使唤。”
她算盘主意打的很好,桩子十一,外面找不到什么活计,趁年龄小在这里学几年,年纪到了刚好得用。
第233章 有心无力
桩子不情愿学木匠,柳寡妇骗他说在铺里能吃到糕,晌午饭还能吃到肉,他这才同意学。
不过杨应和不肯要他,铺里缺的是能做活的木匠师傅,不是要找学徒。
再说想收徒弟根本轮不到桩子。
柳寡妇是个难缠的,不想和她扯上半点关系。
道一句不合适,杨应和不理会母子两人,继续做活。
柳寡妇腆着笑,“我家桩子聪明着呢,你铺子生意越来越好,多个徒弟也不多什么,也免得以后再找人麻烦。”
杨应和说:“不劳你费心,这些人够用了。”
柳寡妇见他不肯收,开始卖惨哭自已命不好:“桩子他爹去的早,我一个妇人带个他两个过活不容易,吃的苦你们外人想象不到。”
“这两个孩子打小没有爹疼,不是一般的可怜,这眼看着能说媳妇了,有门手艺总多条路,你就当可怜可怜我们,收了桩子吧。”
“多带一个徒弟,你又不损失什么,这是积德的善事,你就行行好吧,咱都是一个村的……。”
赵春兰在屋里坐不住了,怕杨应和会心软,走出来打断她的话:
“我们不过挣些辛苦钱,他一个人养我们娘几个,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