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次日晨起梳妆,闻得桂子飘香,原是院中的几株金桂开了。燕燕折了一枝,立在廊下逗鹦哥,下人说景玉来了。

“带他过来罢。”

景玉走进院子,那鹦哥瞅见他,便梗着脖子学着下人的腔调,叫道:“祝大少爷早!”

景玉笑了笑,道:“薛伯母早,我有件事想请教您。”

燕燕道:“什么事?”

景玉道:“我们去别处说罢。”

燕燕见他不想叫人听见,便和他走到书房,想起昨晚在这里的事,不禁脸上一红,见景玉关上门,看过来,旋即又恢复如常。

“什么事神神秘秘的?”

“花魁大会那晚,和我抬价的那个人,还有他的两个同伴,前天夜里都被人杀了,你知道么?”

燕燕露出意外的神色,道:“我只听说死了三个人,原来是他们?”

景玉不作声,只看着她。

燕燕坐在椅上,端起一盏热茶,吹了吹,感叹道:“可见这种外地人,最不能露富,容易招来杀身之祸啊!”

景玉抿了抿嘴,道:“燕燕,是不是你叫人做的?”

燕燕手一抖,茶水差点泼出来,瞪大眼睛看着他,道:“你胡说什么呢?一大早,疯言疯语的。”

景玉与她对视片刻,低头从袖中拿出一沓银票,放在桌上,道:“我知道你不想牵连彩云,所以才叫我包下她,这钱还给你,我不会告诉别人。”说罢,告辞而去。

燕燕发了会愣,拿起那一沓银票,笑叹了一声。

第三十九章 多愁多病

汤净等人的命案,没过几日便以水匪杀人这一论断结了案。

这三人他乡而来,花魁大会上出风头,和祝家斗富,人尽皆知,引起水匪的注意本没什么奇怪的。就连杜友良听了这个消息,也不疑有他。他夫人汤氏见弟弟死了,哭天抢地,一定要那些水匪偿命。

杜友良便让自己的两名亲信,路师爷和方千户带了一队人马来苏州兴师问罪,这一路山高水远,少不得走上一个多月,暂且不提。

却说燕燕自从那晚以那女子最常用的借口拒绝了谈璓,心里便有些惴惴不安,唯恐他嫌她一个寡妇还如此拿乔。虽然谈璓看起来并没有不高兴,但他这种书生,嘴上说的未必是心里想的,有时不高兴了还笑若春风,叫人捉摸不透,方是为官之道。

观察了些时日,发现他依旧给她写信,却不怎么约她见面了。一个月来只见了三次面,其中还有一次是为公务。

燕燕想他终究还是恼了,又拉不下脸为这事去说好话,兀自闷闷不乐。

入秋天气渐凉,雨水不断,这日在码头看货受了风吹,回来打了两个喷嚏,有些鼻塞,也没在意,看账本直至夜深,次日起来便浑身乏力,懒得动弹。大夫来把了脉,说是小伤寒,开了两剂药,叮嘱她要静养。

淇雪煎了药来,她只叫放着,一口不喝。高嬷嬷来劝了一回,也不管用。夜里淇雪守在外间,听见她翻来覆去,隐有啜泣之声,心知是为了什么缘故,暗自叹息。

次日午饭后,淇雪忙忙来到衙门求见谈璓。谈璓正在书房和几名下属筹备剿匪之事,听说她来了,便走了出来。

淇雪行过礼,道:“谈大人,我家夫人病了,您今日若是不忙,好歹去看看她罢。”

谈璓吃了一惊,忙问道:“什么病?重不重?”

淇雪道:“原本只是小伤寒,她不肯吃药,又有心事,思这想那的,倒变成重症了。”

谈璓道:“她有什么心事?”

淇雪看他一眼,轻声道:“大人没来苏州前,她从不这个样儿,就是对我家老爷也没有过的。大人别怪她小性儿,她无父无母,也没有兄弟姐妹,老爷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