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野山,后有个贵公子看破红尘,一心向佛, 便捐了点钱在山上修筑寺庙, 起初人烟稀少, 收的都是行脚和尚,或者是半路出家, 回头是岸的,随着规模扩大, 收僧人的要求也严苛起来。
位于半山腰的浮云寺,约莫有六七十个和尚, 但毕竟起源太过随心所欲, 没有佛教根基, 故而济州城的百姓不大信他, 来烧香的人就少。
冬日山道, 竟是些枯黄杂草, 显而易见,这寺庙过于冷清了。
卢辰钊瞧出来,却没点破,一路注意李幼白的手, 生怕她不小心栽倒, 遂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 亏得山不高, 很快抵达寺门。
朱红庙门敞开, 两个洒扫的小僧弥远远看见来人, 双手合十做礼, 随后便又拖着扫帚去往别处,地上到处都是黄叶子,他们却也不急,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的磨洋工般。
卢辰钊皱眉,暗道这寺没规矩。
但他今日出来,并非为了求佛祖庇佑学业,故而也不在意这些表面光景。他是觉得昨夜伤了李幼白的心,惹她难受,想着今日为她排解一番,至少叫她明白,凭着一番好成绩,也能闯出好天地,不必非得攀高门,嫁贵人,走捷径。
“除夕时,京里传来信,道今年秋闱主考官为刘鸿光刘大人,由他出任齐州学政。”
先前只是传言,如今彻底落实,李幼白暗自欢喜了下,当初去卢家家学上课,有一部分原因便是为着刘学政。
卢辰钊见她提起兴致,便继续说道:“诸葛老先生跟刘鸿光大人素有交情,且交情不浅,两人做官时都在门下省,经常打交道,现下也是常联系的。你学问好,诸葛老先生每每提及甚是欣慰,到时秋闱后,若你的成绩拔尖,诸葛先生定会向刘鸿光大人举荐你入国子监。”
他知道李幼白的心愿,进国子监,入朝当官。
“凭他们两人的关系,刘大人不会推辞。待你进了国子监,便是半只脚迈入官场,只消好好听课,将每一场考试都考的无可挑剔,日后会试自然也不成问题。
到时同进士出身,进士出身,乃至进士及第,于你而言都有可能。所以不只是....”
“嫁高门才有出路”后面几个字生生咽了下去,卢辰钊想,他既是来开导的,便不能再刺激她,省的事倍功半。
李幼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福了一礼道:“多谢卢世子告知,我必全力以赴,不叫先生失望。”
卢辰钊唇角抽了下,很是满意自己的体贴明智。她很聪明,仔细想想便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早些放弃攀高枝的念头,也能专心致志应对考试,不枉教化一场。
如此,卢辰钊的心里轻松起来,脚步也变得轻快如飞。
李幼白领着他来到大雄宝殿,匾额上的字是当年贵公子所题,历经几十载,中途多次描漆绘金,但也能看出时日久远,那是块上品楠木,已然裂开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