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潮州近海,海上贸易近年来也是不错。但是……潮州有自己的茶,皇叔若想分一杯羹,好像不太容易?”靖王煞有介事地为广王着想了一番。
广王心里也清楚,潮州有自己的“雨前”,自然不可能大度的主推关州的茶,他们也不是没有与潮州合作,只是潮州仅属于那些“零零碎碎”中的一员,不值一提。而青、湖二州则不同,他们地处平原盛产粮食而非茶,“酥雨”名声在外自然有许多需求。他先前还未曾想到此处,若是这二州今年真的缓不过来,那关州岂非要损失一大笔收入?
“侄子有一个好建议,不知皇叔愿不愿一听?”看出广王的犹豫,靖王方才步入正题。
广王也反应过来靖王是在此处等着他,但为了自己的好日子,也不得不心中憋着一口气让他说下去。
靖王开口缓缓道来:“侄子一路从青州到关州,路上所见二州边界之处显然有大片的田地可以耕种,但是无奈河道短窄,不足以灌溉,因此种植不广,收成便也不多。关州南边多山,便于种植茶树,所以以茶为主一直是关州税收与民生的主要来源。如今有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法子,既能扩大收成,又能增加收入,皇叔可愿做?”
“什么好法子?”能扩大收成又能增加收入,广王自然是求之不得。
“那自然是修理河道。”
“修理河道?”广王一脸迷茫,“从何处修?怎么修?”
“从大河修,使大河之水往南延伸,流入关州。”靖王不急不缓,端起茶又品了一口,润了润喉才把心中的计划说出:“大河多年来屡次决堤,就是因为支流太短,加上淤泥不便排出,阻塞导致。那么便扩宽支流的河道,把水引向两岸更广远之处,达到分洪的作用,此为方法之一。关州和青州挨着,延伸河道到关州,再把关州自己的河道打通,这样河水不就可以灌溉到关州的耕地里了么?”
“再者税收,如果皇叔答应此番借粮与受灾之州县,他日不但以二倍得还,朝廷也会看在皇叔救灾有功的份上给酥雨减税一半,为期三年。”
后者对于广王来说不心动是假的,茶、盐一向是重税,酥雨虽卖得好,但是税收也高,导致他们实际的收入并不算多,每年还要上缴朝廷一部分。但他也不敢就此答应靖王,无凭无据,他日靖王反悔,他上何处寻理去?
靖王知道广王一人拿不定主意,他也不逼他,只道:“当然,侄子不但要粮,还要兵,皇叔当年从京城带走的两千亲王府兵,侄子需要借用一番,以助搬运粮食,修理河道。粮、兵,此二条件皇叔若是答应,侄子可以代表朝廷答应税收之事,也可立下字据为证。明日一早,侄子需要一个答复,皇叔今夜烦请细细想过,不要他日后悔才是。”
群?1~22~49?整理.221--18 1:24:24
第十二章
夜里,靖王让景泓起草了一份协议,写上了白日里靖王对广王所做出的承诺,以及需要广王必须做到的所有事情。写完之后两人又细细看了两遍,确认无误之后靖王用了印,景泓便将这份协议收好。
“王爷不怕明日广王不同意?或者要求更多的利益?”景泓将协议收进信封里,心里还是有些担心。青州的百姓等不得,如果广王明日要拖着,那可如何是好。
“不会的。”靖王很笃定,“本王这个叔叔其他不行,贪图享乐倒是在行得很,哪怕是在关州这样的地方都能夜夜笙歌。不过让他出点粮、借点兵,又能多赚点银子,他是求之不得。”
既然靖王心有成竹,景泓也就心安了不少。
果然,第二日一早,前一天还态度冷淡的广王就变得颇为热情,就差拉着靖王的手好好叙叙多年未见的叔侄情谊了。
“昨夜皇叔翻来覆去细细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