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妃浸淫后宫这么多年,又能在韦太后的铁腕铁拳之下成功扶助官家登上皇位,一点潜台词而已,她怎么可能听不懂。她倒是想管官家,只不过,她管教儿子的方式,一贯都有些粗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她总不能把官家脱光屁股打一顿吧?

还是那句话,皇帝再小也是皇帝,皇室威严、皇家脸面,这些东西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还是要讲究的。

“赵裕安,我叫你过来坐下。”每次杨太妃像这样连名带姓地叫官家,就代表她很生气了,下一刻就要发雷霆之怒。

官家倒不怕惹他亲娘生气,他这个岁数的混小子,根本天不怕地不怕。他只是不想在年轻女孩子面前挨打受罚,那对他的男子气概,实在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伤。

浑不在意笑笑,官家礼数周全地坐到了杨太妃身边,又从宫人手里接过汤羹,他还得服侍亲妈吃饭。那皇帝也是要讲孝道的嘛,尤其当着外臣,更要彰显天家和睦,以此换取天下万民衷心臣服。

霍夫人出身清流世家,皇家愚弄百姓的招数,她门儿清。只等宫人们把昔玉扶起来了,她们婆媳就联袂举杯,向主位上母慈子孝那两个人敬酒。

歌功颂德的话当然还是由霍夫人来说才合适:“太妃娘娘刚还说嘴,口口声声羡慕妾有个好媳妇。要妾说,竟还是太后娘娘与太妃娘娘福泽深厚,有陛下这样至纯至孝的孩子在身边,扇枕温衾、哭竹生笋 ,这样的好事儿,妾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呀!”

杨太妃要听的就是这些,冯孟淮虽不怎么样,他这个夫人却还有几分小聪明。有了霍夫人广泛散播,相信不出今夜,民间就一定会将官家孝亲的故事口口相传,所谓明君,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凭空捏造的吗?

杨太妃赞许地看了霍夫人一眼,见她桌上的炙羊肉快没了,忙又命人添上。

官家不傻,从霍夫人几句话就能听明白,坐在末席上那个女孩子是冯家的媳妇。但他也不太聪明,听霍夫人说她没儿子承欢膝下,就以为昔玉的丈夫死得早,还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了出来:“冯卿哪个儿子没了,朕怎么一点没听说?”

杨太妃听得直蹙眉,霍夫人一脸谄笑彻底僵在脸上,倒是一直默默无闻的昔玉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反应快,赶忙又拣了一筷子鱼肉放进嘴里,趁举袖掩面的功夫,草草粉饰下幸灾乐祸。

她那时在想,小皇帝别看年纪不大,说话还挺有意思的。

官家见她笑了,越发来了兴致,厚着脸皮问:“喂,你几时再进宫?喜欢耍秋千,还是观水戏,朕叫他们扮给你看。”

昔玉把脸侧到一边,只当听不见。

霍夫人已经气得七窍生烟了,好好进一趟宫,平白还死了个儿子,换谁谁不气?她气,却不敢气官家太妃,她只气昔玉,觉得是她不守妇道,才会勾得小皇帝有非分之想。天知道,昔玉今天仅仅只是坐在那里,然后下跪,然后又重新坐在那里,跟个傀儡似的,她甚至没有直接跟官家说过一句话。莫名其妙的,她又成了淫妇。

硬着头皮吃完一顿饭,杨太妃担心官家继续口出狂言,提早允了跪安。从垂花宫出来,霍夫人就紧握了昔玉的手,说回去再跟她算账。

昔玉不大想理她,也想不明白她们之间有什么账可算的。如果一定要算,那就先把冯琦养外室这事儿掰扯清楚,霍夫人这个当娘的也不能太偏心,儿子在外头花天酒地不闻不问,媳妇多跟男人多说了半句话,就恨不得关进猪笼里沉塘。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您用不着那样看我,您要有这个闲心,就多去管管冯琦。他新娶了个罪臣之女,我不信你们不知道。”

冯琦那摊子烂事儿,霍夫人自然也听人说了。好好的,不喜欢家里这个,纳谁不是纳,偏弄个抄家灭族的祸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