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杨珍妮盯着杨业,她现在需要亲自印证一个大胆的猜想。她缓缓从包里拿出那条裙子,直直地怼到杨业眼前。
继续逼问道,“你见过这条裙子,你见过李红。”
杨业没有开口,整个人斜坐在沙发上并不搭腔,但是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起来。
“李红订做了这条裙子,为了迎接她的新生。选好布料之后,她隔三差五地就去衣服店里,她以为自己穿上这条裙子去离婚之后,就能走向新的生活了。”
“可是,她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许家,对吗?”
不等杨业答复,杨珍妮继续说,“你知道吗,就差一点,她就可以履行约定了,和杨莉姑姑的约定。”
听到杨莉的名字,杨业整个人像被击中了一般,神情变得缓和了许多。
沉思了一阵之后,杨业抬头看着杨珍妮,他发现女儿的脸上不知何时早已褪去了乖巧、稚气的模样,明明五官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眼神变了。
眸子里透着凌厉的、无所畏惧的,他未曾见过的光。
竟让他头一次不自觉地先移开了目光。
杨业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似乎下定了决心才开口,“看来,你这次回来不止是为了工作。也对,头一次见你呆这么久,你妈还不让我问你。你知道多少?”
“算了,我早就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我见过李红,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就穿着这条裙子。”杨业平静地说着,眼里全然没了刚才的怒气。
“不过,我真的希望,她已经走出了许家。”
三十六章 凶夜
人性的善恶,经不起试探。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往往藏着未被审判的秘密。
从不参加同学聚会的,一般只有两种人。
混得好的和混得不好的。
十八岁前的杨业是前者,十八岁之后的杨业是后者。也许小几岁的妹妹杨莉对家中好光景的时候感觉要混沌一些,但杨业依稀记得在很小的时候,自己家里的条件不差,甚至比绝大多数同龄人要好得多。
搬到玩具厂前,杨业家住在自建的小院里,是街坊四邻里第一个看上电视、听上广播的,那时候大家伙都聚在他家的院里,好不热闹。
原本父母都在厂里工作,后来脑子活络的父亲辞职下海开了间汽修铺子,凭借过硬的技术,短短几年打拼就在小小的城里开了两、三家店铺,还亲自带着四、五个学徒。
可从小到大杨业连一点汽修的活计也没干过,家里人不让他碰。
父母总想着自己俩奋斗不就是让儿子直接做老板少吃些苦头吗?甚至生怕机油沾到儿子的身上,总是让他去别处玩。
认真说起来,家里第一个拿起扳手帮忙干活的还是妹妹杨莉。
杨业也乐于被同学追捧,长相俊朗、为人大方又带着些少年气,让他在同学间颇受欢迎。每逢寒暑假,杨家院里总停着一水的自行车,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家常菜,鱼肉、羊汤也是常有的。
高考后,杨业和同学骑着摩托车去周围的城市疯玩了好一阵,才发觉得家里的气氛有些怪怪的,平日里总是来家里打牙祭的学徒们不见了,父母也不再念叨自己了。
虽然父母从不为成绩上的事情太过苛责他,但是杨业思来想去自己最近着实也没干什么出格的事儿。
他心思单纯地将这一切归结于自己高考没发挥好的缘故。
“妈,高考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实在不行我跟着爸学汽修嘛,要不去当兵也行,你儿子还能没处去!”杨业亲昵地揽过余乔灵的肩,尽说着些贴己的话。
“妈,你看你你最近都瘦了!莉莉那丫头呢?也不知道帮帮您。”杨业边低头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