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叔,我们是董老师的学生,和您家娜娜也不多大,今天这次来是想跟您聊聊矿区,顺便也打听点事儿。”

男人沿着碗边嗦了一口面汤,“我正儿八经离开矿区也十年多了,找我打听矿区的事儿,有道理但也没道理么。”

接着,男人转了下碗边,接着说,“你们俩看打扮听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吧,起码不是董老师在涅石镇的学生。你叔叔我在矿上当的就是安全大队长,识人辨物那是最基本的。现在看大门,也是守护小区的安全,算是专业对口宝刀不老哩。你们想打听什么事儿,直说吧。”

“陈叔叔好眼力,我们的确不是本地人,但是倒真的也算是董老师的学生。那就不绕弯子了,我们想跟您聊聊 2005 年,您离开矿区的那一年,也是矿区最后一次出事故那年。那场事故死了一个男人,叫李权。”

七十一章「迷雾」三

老陈对于零五年春天的事情记忆尤为深刻。

那年春天的矿区发生了一起罕见的事故不光闹出了人命,也间接地让他在矿区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

不过离开矿区是老陈自己做的决定,他觉得黑黢黢的矿洞里不再是矿友们挥汗如雨挣钱养家的地方,反而透着股说不出的危险气息。

除此之外,他更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死在矿里人。

说起李权,老陈倒也不藏着掖着,毕竟在李权出意外之前,人们总是夸他命好。

平日里矿友们和李权聊天,只要提起老李的儿子李泽就没有不夸的。而孩子、老婆之类的话题偏偏又是他们那代人聊天的中心。

毕竟除了关上门的家里事,那个年代打开家门大家伙儿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差不多。

大家都暗地羡慕着李权,娶的外地媳妇持家不说还温柔漂亮,儿子也是仪表堂堂的,不光成绩好还格外懂事。

不像矿上那些半大的小子,要么还在疯玩的年级,要么已然一副社会人的打扮,小小年级早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吞云吐雾起来。

除了学习,打台球、唱 K 打牌,插科打诨就没有一样不精的。

看他们那副样子别说走出涅石镇,连走出矿区都难。

而李权的儿子就不同了,在大人们眼里那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存在,只等上了大学李权的日子就算是彻底熬出了头。

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孩子上大学就是有了出息,好生活指日可待。作为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自然也就能沾光跟着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每每听到那些恭维的话,李权也总是笑着点头并不怎么接话。

只是老陈记得有几次李权下班喝多了酒,会在院里借着酒劲大吼,“他优秀?那也是因为是我们老李家的种,我的种能差到哪去!我永远是他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