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小舅来东村串门儿,从来没去过小舅家。

听说住的还是气派亮堂的家属院呢,正儿八经的钢混楼房!

这可不是谁都能住的,要好些年的工龄和资历。

于是哥俩勾肩搭背地往农机厂方向走。

来到农机厂家属大院。

墙壁刷着齐腰高的绿漆,来来往往的人都穿得正儿八经。

再瞧自个儿的衣着,粗布灰衣,黑布裤,黑布鞋,而院里的人穿的都是军绿色的好鞋。

是农民还是工人,瞧衣着便能分辩出来。

知远已经安于贫苦好些年,啥上进心,早没了。

当下经人一衬托,土包子原形明晃晃地怵在这儿,高中毕业却没法上大学那年的自卑感,又被勾了回来。

“甭客气,快进屋头坐坐!我给你泡杯茶!”

杨伟一顿招呼就钻去了共用厨房。

恰逢晌午,杨有志和他老婆何花香双双下班从厂里回家。

杨伟左手拎茶壶,右手拿着一包茶叶,一进屋就迎面瞧见前脚刚回来的爹妈。

“臭小子,啥事不干还浪费老子的茶叶!八毛钱一斤呢!”

杨有志瞧见自己都舍不得喝的茶叶攥在自家小子手里,立即敏感地张嘴就骂。

“爸,这是泡给表哥喝的,表哥来了。”杨伟赶忙解释一声。

知远有些忐忑地从里屋走出来,照面一打,四下呆愣。

“小舅,好久不见。”

杨有志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是谁,随后就是恍然的连连哦哦哦。

“是知远啊。”

见他一身土包子粗布衣裤,脚上那个烂布鞋那个泥泞哟。

寻思早前闹了场蝗灾,好些年没串门的大姐家儿子忽然过来。

怕不是来讨口子要扶贫的?

正要毫不客气地将人赶走,杨伟反应很快地强烈暗示道:

“爸,我刚才在镇上溜达时,恰好在新华书店门外碰见来买新版高中教材的知远哥!”

“听知远哥说,建国哥也进厂上班了呢!”

经一提醒,杨有志才抬起嫌弃的眼珠子,哎哟,真的呢!

且还是崭新的。

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使的都是旁人用得快烂了的旧书。

知远居然有钱买新教材!

九科十八本,少说也得五块钱!

还有,建国竟然能进厂?

这年头打关系得花不老少的钱呢,三位数那种!

“哎呀知远,快坐,坐坐坐!”何花香表情瞬间领会的从茫然变成热情。

也不心疼茶叶了,捏了两小把拢共至少一百根茶叶,豪气的放进玻璃杯里然后倒热水。

“我记得上次去东村串门儿,得是六年前了,建国结婚的时候,咱还包了个十块钱的大红包呢。”

“就是,”杨有志顺着话茬儿,表面开玩笑实则敲打地说道:

“大姐真是的,你小舅我结婚的时候,她才包了三块钱的红包。”

“杨伟好歹是她亲侄子,是咱们杨家唯一的后,逢年过节的也不过来瞧瞧自己亲侄子。”

“哎现在厂里效益太差,已经吃好几个月大碴子了,你瞧瞧你小舅我,都遭饿瘦成巴棍了。”

知远毕竟读书多,这前脚热情招呼,后脚立马诉苦的,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是在暗示自家要东西呢。

村里的村民不管关系远近,见面第一声招呼便是“吃了吗”,小舅可一点儿招呼他吃饭的动静都没有。

“我就是偶遇杨伟,所以过来看望看望二位的,村里还有一大堆忙活事儿,我就先回了。”

冷淡一声后知远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