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自责自己叫娘家欠了五百块钱巨款,老娘尾后就开解似的,以道歉回应她的心声。

谢桂花还没干涸的眼眶子,又开始盈出来委屈及感动的热泪。

……

镇上的化工厂外头,杨舒芬趁着大儿子骑车上班,顺路坐儿子的二八杠过来了。

好些天前就从大儿子那儿听说了吴荣华要见她。

但农村人日常忙碌农活,时间紧,抽时间去镇上一趟也不容易。

晚了好些天才过来,吴荣华也能理解。

“大娘,您的手艺不错呢,那天吃了你做的菇子煮红薯叶,虽说红薯叶不是啥好东西,但咱还真是头一回尝着味儿这么鲜的红薯叶。”

吴荣华的开场白就是一顿客气的夸。

虽说他是工人阶级,并不太了解各个村子的耕种情况,不过他大概知道政策。

政策要求的公粮以稻麦为主,各村儿的生产队基本都是种这两样。

而红薯基本都是国营养殖场以及一些农场在种,其他村子是不种红薯的。

东村有红薯叶,十有八九来路不干净。

但是饥荒在即,饿肚子才是要命的,他就是个厂长,哪有心思管旁人那么多,最重要的是口粮。

“吴厂长您可真客气,”杨舒芬满脸慈祥笑容,这趟过来也不是空手的,她手里头还拎着个搪瓷盆:

“我寻思说,肯定是因为您觉着好吃,才想要见我这个老太婆的。”

“所以我又煮了一盆子带过来,您平时工作辛苦,压力又大,能给您做菜吃,咱心里头高兴得紧。”

三言两语,再加上杨舒芬这么会暖人心窝子,吴荣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老婆子。

关系一拉近,吴荣华自然地招呼她去厂长办公室。

第39章 亲兄弟明算账

杨舒芬带过来那盆菜,是水煮树菇干和红薯叶菜干。

大儿子伺候出来的树菇根本吃不完,所以大儿子上班去了之后,她接手过去伺候。

这一箱还在一茬茬儿地发菇,新的三箱已经接茬儿地伺候上了。

吃不完就给晒成树菇干,稍微做好密封防潮就能放好几个月,菜干也是。

吴荣华瞧着这盆菜,虽然瞧着平平无奇,但满满的都是家常菜的温馨感。

他不客气地拿过来筷子尝了一口。

“嘶……鲜!”吴荣华被一口折服。

“除了鲜味儿足之外,这树菇也是营养可足,里头的荤油不比肉差多少,这年间吃肉难,吃这个完全能顶上肉的营养,而且还补气血。”

“红薯叶虽不是啥好东西,但常吃对眼睛好,对血压也好,而且还补钙,对骨头好。”

“我将这树菇给晒干了,红薯叶也晒成了菜干,晒干之后能保存好几个月,且晒干的比新鲜的煮着吃味儿更鲜。”

吴荣华听着心里可高兴,大娘这嘴皮子利落的,显然虽年岁大了,但脑子没老的,依旧灵活。

不灵活又咋能做到闹灾前就做足了应对,还知道晒菇干和菜干。

更重要的是

她应该攒了不少菇干和菜干。

“原来这菇叫树菇,您老人家居然懂这些,懂不少生存之道呢,还知道把菜给晒干了保存,呵呵,”吴荣华笑容满面:

“咱这趟子想见你,就是想问问这菇和这菜干,您家里有多少?”

“刚好咱厂里正缺着。”

“总不能好东西就咱一人享受吧,咱们的工人同志都得吃上才是。”

听见这话,杨舒芬心下一喜,终于又走通一条路子了:

“您要得巧了,咱东村现在正在搞实验田,至少好几十亩呢,红薯叶要多少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