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翠楼,因她二人住的地方要经过明月楼。两个人走的格外紧张害怕,虽有丫鬟婆子相随,还是小跑着来到临仙居杨元凤的住所,都进了院子才松了口气。杨元灵却是打定主意在杨元凤的住处借宿一夜,明日回明了杨夫人搬到杨恪夫妻正房后面的小阁楼居住。
杨元戎和王雪莹一早就搬出了杨府,去城郊的别庄居住。两个人仅仅带着平常换洗的衣服,和一些金银。
城郊的别院,一进院落,三间正房,两间配房。院子里有一口井,几棵树,有一个石桌子,配着四个石凳。走进屋子,里面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两个人简单收拾一下,又置办了一些米粮。杨元戎看着李宁把房间里外收拾妥当,略带惭愧的道:“让你跟着我吃苦了。”李宁摇头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这样的日子一点也不苦。”杨元戎感动莫名,因着杨元戎还在孝期,两人依旧分房睡。
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却也不能坐吃山空。光靠李宁做刺绣换些银两,也不是长久之计。杨元戎有一身好武艺,趁着县衙征召衙役之时,几场擂台下来,竟拔得头筹。当场被三台县令任命为捕快。
因着杨元戎做事勤快,为人豪爽。很快赢得三台县令罗福安的信任。出门赴宴也都愿意带着他。恰逢杨元靖娶妻,三台县令也受邀参加喜宴。杨元戎跟着罗福安进了杨府,先是杨严领着众人朝罗福安见礼,再是杨元戎朝杨严见礼。杨严虽厌弃杨元戎,当着罗福安的面也只得挂上三分笑,仍然当他是自己的爱子看待。众人进了宴客之所。杨元戎早已从宾客的交谈之中知道杨元靖娶得新妇就是王雪莹,他如五雷轰顶。飞快跑到落英楼,冲破丫鬟婆子的阻止,走到王雪莹面前质问道:“为什么要嫁给元靖。”王雪莹反问道:“为什么要娶阿宁?”两个人同时沉默,又同时回答道:“形势所迫。”王雪莹接着道:“”杨元戎道:“母亲死的蹊跷,不能叫她白死。”王雪莹透过红绸盖头看着杨元戎道:“我嫁给元靖,是为了外祖母可以安享晚年。不想她晚景凄凉,连个送终的人也没有。”杨元戎默默离开,落英楼外随风飘落的树叶也在为他们鸣唱哀歌。这样的结局,凄凄惨惨,倍感凄凉。
陈琦在江南逗留一个多月,终于在八月初七赶回京都。他风尘仆仆的来到御书房,向陈显交接圣旨。陈显看了他的折子,对他安置灾民,抢种秋粮,建造房屋的措施大加赞赏。司礼监总管冯昌从益州回来,向陈显复旨。和陈琦在廊下遇见,一个往外走,一个往内进。冯昌侧着身子跪下请安,陈琦越过他朝东宫而去。冯昌进了御书房,朝陈显道:“恭祝宓妃寿辰的瓷器已经存入内库。各州府官员和京都文武百官所送的礼品也相继入库。请皇上示下。”陈显头未抬,吩咐道:“和往年一样,交给宓妃处置吧!”冯昌微弓着身子退下。
☆、嫡尊庶卑古今同
萧如梅回到侯府,多数时间呆在梧桐苑内。虽不出门,也听说了许多有关潘邵煜的事情。奉旨安顿城外流民,他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愿意留在京都安家的,分配田宅安顿落户,将户籍上报府衙。愿意回乡安置的,分配银钱,助其返乡。这一个月来,她时刻关注潘邵煜的一举一动。并未听说他眠花宿柳的艳闻,可见坊间流传做不得真。她收到六顺拖忠叔交给秋兰的《千金方》,她翻开书册,里面熟悉的字体,看的她心里暖暖的。萧如梅不由暗喜道:“他竟然为我誊抄古本《千金方》,这份心意当真难得。”虽没有只言片语,这满满的情意早就倾负于笔端了。秋风吹过,梧桐树叶缓缓飘落下来。这凄惨的秋景也难掩她的喜悦和欢心。
八月半,人团圆。皇帝在内宫设宴,宫妃皇亲陆续到场,唯有太子陈琦没有到。这已经成了惯例,也没人在意这些。
陈琦换了便装,带着六顺来到和萧如梅约定的地点。两个人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