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义诊。
陈琦和潘邵煜冒雨为难民修缮房屋,回到佛缘庵已经是子时。两人喝了姜汤睡下,陈琦还好说,没有淋出病。潘邵煜却得了风寒,卧病不起了。陈琦体贴他有病在身,没有拉着他去给难民施粥。陈琦一连去了两日,都没有看见萧如梅的身影,不知道她为何不给难民义诊了。站在阁楼的窗子前可以俯瞰整个静心苑。陈琦透过茂盛的垂柳,看到萧如梅在院子里晾晒药材,他以为自己看错了,仔细看去,蒲公英、枸杞子、夏枯草、柴胡、杜仲。这些都是山里常见的药材,还有一些不认识的药材。
萧如梅在院子里晾晒药材,忽然听到隔壁院子里传出箫声。从箫声来看,正是那日和自己琴箫合奏之人,萧如梅不由停下手里的活。寻着箫声看去,见柳树掩映之下,一个青衣公子立在窗前,看不清样貌。掌管厨房膳食的姑子智能送来斋饭。萧如梅接过智能手里的斋饭,问道:“隔壁院子是谁在住?”智能道:“原是潘家老夫人礼佛下榻之所,最近潘家二公子住在那里。”智能已经出了院门,萧如梅还在思索道:“这个潘家二公子才名远扬,为人乐善好施,倒是个品貌俱佳之人。”萧如梅拿着食盒进屋,又不禁摇头道:“这潘家二公子花名在外,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之人。”
智能出了静心苑直奔落月轩,六顺接过智能手里的食盒。指了指隔壁院子道:“隔壁院子住的是哪家小姐。”智能如实道:“是萧家三小姐。”六顺领着食盒回到屋内,把智能的话向陈琦和潘邵煜说了。陈琦问潘邵煜道:“这萧家的小姐,算起来也是你的表妹。你难道就没有见过她?”潘邵煜解释道:“潘家的几位小姐,就属这个二小姐最神秘。基本上足不出户,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她也一概不理。虽是表亲,却从未见过面。”陈琦继续问道:“她在萧家境遇如何?”潘邵煜摇头道:“一个庶出的小姐,能好到哪里去?你看看玉莲不就清楚了。不过挺符合殿下怜香惜玉的口味。”陈琦吃了饭,从怀里拿出萧如梅当掉的玉佩,把它交给六顺道:“去把这个送到隔壁。”
萧如梅主仆四人吃了饭,两个丫鬟坐在院子里做刺绣。萧如梅和忠叔正准备去后山采摘草药。六顺送了玉佩进来,正是自己当掉的那枚玉佩。萧如梅接过玉佩,朝六顺道:“你在这里稍等片刻,我写封书信你带走。”
萧如梅进来内室,提笔写道:“多谢表哥雨中借车,赎回玉佩,心中万分感激。表妹如梅字。”急着去后山采药,萧如梅折了书信匆匆交给六顺。
陈琦受到萧如梅的回信,脑海中想着在玉带桥初次见到她。看着她把一对双色编织的手链挂在树枝上。那惊鸿一瞥,竟让他移不开眼去。
明月高悬,萧如梅和忠叔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秋兰、秋彤把他们身上的竹篓取下。萧如梅从竹篓内拿出一些青梅道:“快拿去洗了。酸酸甜甜可好吃了。”秋兰、秋彤去打水清洗青梅。萧如梅和忠叔把采回的药材分类晾好。
陈琦从难民区回来,来到静心苑。萧如梅看到他身后的六顺,理所当然的把他当成潘邵煜。请他进屋道:“表哥这么晚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陈琦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跟着萧如梅进了屋子道:“这几日表妹都没有去义诊,所以过来看看。”萧如梅命秋兰准备茶点,一壶茉莉茶,一盘子青梅端到桌子上。陈琦拿起青梅,不由自主的想起年幼时和母亲一起吃青梅的情景。萧如梅给他倒了一杯茶道:“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正好新采了一些新鲜的草梅,吃起来酸甜可口,表哥不要嫌弃才好。”陈琦吃着草梅道:“表妹不去义诊,可是为了银两发愁。”陈琦观察细微,在门外看到许多新采的药材,进门又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堆绣好的绣品。他才会有此问。萧如梅道:“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先攒够银两,在为难民义诊。”陈琦道:“表妹大可不必为此心烦,为难民义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