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3 / 7)

潘邵煜和徐子航的才名名满京都,他们的字画在京都颇受欢迎。两人所做的《侠医》在京都疯传,彻底消除了萧如梅在众人心中的负面影响。

☆、惹祸上身遭囚禁

身在益州军营内的萧如梅自然不知道京都的情况,也不知道陈琦为她所做的一切。她每日所做最多的就是在地上写字:‘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写了在抹平,然后重写。已经十几天了,陈展似乎把她给忘记一样。每日饭菜照给,有杨元戎的关照,关押她的牢房也额外添置了床、椅、桌和简单茶具。杨元戎每日都会送些吃食给她,到没有委屈她的肚子。

博彦穿着南夏兵服潜入牢房,萧如梅看到他不没有太多意外。博彦走到她身边道:“京都传来消息,你的父亲为了保住萧家已经将你从族谱内除名,你在南夏即将没有立足之地。”萧如梅先是震惊,而后冷笑道:“我落到这步田都是被你所赐。若非你蓄意宣扬我救治牧民之事,又怎会被庆王一封奏折直达天听。”博彦不想和萧如梅废话,直接问道:“我只问你是跟我回北卫还是留下受死。”萧如梅好不犹豫道:“我宁愿死在南夏,也不会随你回北卫!”博彦不由恼怒道:“给你阳光大道你不走,偏捡崎岖山路来走,你真是无可救药了。”萧如梅厉声道:“我愿意。”博彦面色铁青,闪身出了牢狱。

在这没有天日的地方呆了十几日,心内恐惧不减反曾。杨元戎带了几件干净的衣服进来,萧如梅明显消瘦很多。看到杨元戎进来,她伸手道:“拿来吧!”杨元戎把包裹递给她,萧如梅散开包裹,只见几件衣裙,并无休书。她站起身看向杨元戎道:“休书呢?”杨元戎惊讶道:“什么休书?”萧如梅道:“我已经是待罪之身,私通外敌之罪是要灭九族的重罪,你难道不怕被我连累吗?”杨元戎看着萧如梅道:“你是我的妻子,我们祸福与共。我从未想过休妻之意。”萧如梅看向他道:“在这个时候,连我的父亲都急于和我划清界限。你这样做值得吗?”杨元戎点头道:“别这么伤感,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萧如梅满含热泪道:“你是第二个肯不问因由,倾力相护,诚意相待我的人。”杨元戎安慰她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在告诫萧如梅,也是在比喻他自己。萧如梅望着杨元戎远去的背影,默默念着他告诫自己的话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似落花结束漂泊生涯,被风吹到岸上。心有了着落,那份不安也逐渐消失。

萧如梅的案子被陈显搁置三日,竟有济州、益州百姓连名上奏的请愿书,恳请陈显赦免萧如梅之罪。万民所向,萧如梅私通外敌之事变成蓄意诬陷。形势逆转,陈显当殿驳回陈展上书,赦免萧如梅罪行,并排宣纸宦官去益州宣旨。

北卫步刚已经平息博潭内乱,博潭身亡,其部下归降。博彦也已经消除天谴之说,两人回到军营想博安复命。博安对二人才敢大加夸赞,随后又道:“如今内忧外患刚刚平息,实在不适合征战。偏偏南夏那边步步紧逼,你们可有良策?”步刚皱眉不言,博彦道:“既然不能打,那就义和。我们已经释放一批南夏俘虏,不如把剩下的也送回南夏。修和止战,休养生息。”博彦已经接到斥候新探听的消息,南夏百姓连名请求赦免萧如梅罪行。既然不能逼迫萧如梅离国归北,唯有另想对策。博安犹豫道:“放走那些工匠,谁来给北卫制造瓷器、织锦?”博彦道:“两国义和,结为兄弟之邦。我们可以派使臣去南夏学习织染,陶瓷,木工,建筑等多个行业的技术。”博安眉飞眼笑道:“这个主意好!只怕南夏不同意。”博彦道:“臣早已经派人探查过南夏民情,赋税增重,百姓苦不堪言,南夏举兵也是勉强支撑,不会持久!”君臣三人商议过后,派步刚为遣夏使,亲去南夏军营谈判。

门外走进两人,恰是宇文贺和杨元戎。两人朝陈展行礼,陈展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