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姨娘顿了顿,见长公主神色如常,才继续道:“妾身吓坏了,等罗氏清醒时问她这话是什么意思,她病入膏肓倒也没瞒我。说是柔姐儿被送走那年,老爷又只宿在何氏姐妹那里,对她避而不见,她心中气不过,在老爷的粥里下了药,让他不能再有子嗣。妾身不是故意欺瞒公主,只是这事说出来只怕会让老爷难堪,我才一直藏在心里,还请您恕罪。”说完又磕起了头。
长公主示意秦嬷嬷扶起她,又问余姨娘:“此事只有你一人知道?”
余姨娘道:“当时在场的还有我的婢女白鹭,她也是知情的。”
长公主点点头:“我知道了,那你们二人过两日也算是个证人。”
余姨娘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还是要她去做这个出头鸟?可又不敢反驳主母的话,只苦着脸道:“只求殿下帮奴婢求求情,只怕二爷听了此事又会拿妾身出气了。妾岁数大了,要是再像从前一般被拖到院中打板子,这脸可没法要了。还请殿下看在雍哥儿的份上,到时救救奴婢。”
长公主听了一笑,宽慰余氏道:“放心吧,我让你说时你再说,保准谢羡亭没心思打你。”得了公主的准话,余姨娘才算放了心。
就在此时,却听门外有小丫鬟慌慌忙忙的报信道:“殿下,薛氏早产了!”
☆、第三十六章
长公主名下,京郊的一处温泉庄子上。
柳家的祖孙二人就被安置在此处。柳家婆子干惯了活,见别人忙着就时常过去搭把手,柳然这孩子也是长得白白净净的,斯文懂事惹人喜欢。二人在这住了几日,就和庄子上的几户人家都相处的不错。
刘大家的大清早见来了主家的马车,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小跑着去通知柳婆子:“柳家大姐快别忙了,来马车了,你快去看看是不是来接你们的。”
柳婆子正在灶间给孙子煮着粥,一听这话也顾不得了,取下围裙,道了声谢就急步往外边去。到了门口一看,可不是停了辆半新的靛蓝色马车,从车上下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嬷嬷,衣裳料子都是顶好的,梳了个利落的圆髻斜插一根素纹金簪,只是面相太严肃了些,柳婆子有些踌躇的没敢上前。
那嬷嬷打量她一番倒是上前问道:“您可是柳家的妇人?”
柳婆子上前两步,点了点头,那嬷嬷笑道:“我姓宋,是郡主吩咐我来接你们的。”
柳婆子一听心中的大石才算落了地。虽然这几天在庄子里日子过的悠闲,可她心中记挂着儿子的冤情,还是想找薛氏讨个说法,就盼着郡主派人来接呢。
喊来了柳然,二人上了马车。
柳家婆子见这宋嬷嬷虽然长得厉害,可说话有礼,也壮起胆子问道:“敢问这位嬷嬷,我们今日去了就能见到薛枝儿?”
宋嬷嬷也没架子,点头就道:“能见到,如今时机到了,一会儿您见了她,想问什么尽管问就是。”
此时长公主府可是乱成了一锅粥。
薛枝儿本就心中有鬼,被余姨娘一吓唬,更是心中不安,生怕自己做的事情败露,浑浑噩噩的站园子中吹了半天冷风。等回了自己院子就觉得腹中阵阵痛楚,竟是提前发动了。
这事哪能提前想到,只好临时遣人去请产婆、大夫。
谢驸马在院中急的直转圈,听着从屋内传来薛氏的惨叫,心中也觉得要不好。都说妇人生产是去鬼门关走一遭,此次提前发动了不说,府中也还没备好接生的婆子,枝儿初次生产就遇上这样的情况,肯定也是慌乱极了。此时他也只能盼着请的大夫快些过来,但愿孩儿能够平安无事。
不光是他这么想,身后跟着的小厮青墨,也是急的额头冒汗,谢二爷看了不禁失笑:“你小子倒是忠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家妇人生产呢。”
青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