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端:“你想吃,我明天再烧。”
郭晓红气得翻了个身,拿背对着他不说话。
这一晚,徐进端也将这个家里的角角落落都用神识扫了一遍,除了存折上有1200元存款和300多元现金以及一些票据就只有一本个人二等功证书和勋章以及一本转业证了。
怎么说呢?要说这家里穷吧,其实还真不富裕。
这么多年也才只有1500元存款。
你说要富吧,应该也超过县里和屯子里大部分家庭了,可这是市里,虽不是省城,可也算是市里了。
这点存款还真应不了大急,这也不怪郭晓红要跟他急眼。
只是,这一冷战一直到第二天出门上班。
终究还是郭晓红先开口了:“凤娇,你要放学回来早,就淘半罐米加半罐玉米碴子再切几个红薯放里面焖着。其他的我回来弄。”
“好的,妈。”
“还有,万里,今天下班我去接孩子,你去菜场买把青菜和豆角。对了凤娇,你下午回来后,抓把黑木耳用水浸着,别忘了。”
“好。”
“行了,一人一个鸡蛋,拿了快走,否则都要迟到了。”
双职工、多子女的家庭,早上还真和打仗似的,就没停的时候。
发工资这天,徐进端带着郭晓红去了百货商店。
给她买了两块做衬衣和外裤的布,又给凤娇买了块白底小红碎花用来做衬衣的棉布。
“凤英和浩然难道不是你亲生的?”郭晓红又开始闹脾气了。
徐进端:“我这不是为你着想么!”
“怎么又为我着想了?”
“你想你是后妈一事厂里很多人都知道不是?”
“嗯。”
“那你说你和你亲生的穿新衣,大女儿穿打补丁的破衣服,他们会说什么?”
“我不在乎......”说这话时,郭晓红明显气虚。
徐进端也不说话,两人就这么继续在百货商店逛着。
最后给凤娇和凤英各买了根头绳,又给浩然买了两本小人书,俩人才又去了国营副食品商店。
第241章
这年代买木耳、笋干、开洋、虾皮这些干货是不要票的。
但一般也只有像徐进端这种两人加起来每月100多块收入的家庭,才会在家里买这些干货。
可很多人却不知道,用了虾皮或笋干烧的菜,其实会少用很多盐,且虾皮补钙家里有孩子的家庭是少不了的。
笋干、酱瓜、毛豆搁一起炒既充当腌菜的角色,又比腌菜更营养,说是z省夏天的省菜也不为过。
再说这年代红薯吃多了烧心、反酸,也可以用来压压胃。
日子就这么过着,三年自然灾害也终于这么磕磕绊绊地过去了。
1962年,已经拿到初级工程师证书的徐进端被厂里送去了省城大学进行在职进修,进修时间为三年,进修期间基本工资减半。
.........105.5元减半,每月的工资也比一般普通工人的工资要多很多。
徐进端是无所谓的,可郭晓红又有点不乐意了。
“你这一去就是三年,这得损失小两千了,孩子们都上学了,吃的也多,能不去吗?”
“也行,那就永远拿这么多,以后升职也没我的份,你选哪个?”
“去吧去吧,去了就不要回来了......”
尽管郭晓红说的是气话,可徐进端还是仔细看了眼郭晓红的面相。
忍不住说了句:“你一人在家带孩子也挺辛苦的,到时我想想办法,咱一起调去省城工作。”
“你是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