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你买啥了?”刚开了门,郭晓红就已经迎了出来,悄声问。
“嘘...”徐进端关上门,才轻声道:“买了半篮子鸡蛋,50斤玉米碴子,明天分分给你家里和我老家带点回去。”
“粮食我们家还有,玉米碴子两家都分了吧。”
“好。你看着办。”
楼凤姣学校每月交10斤粮票5元伙食费,中午这一顿是在食堂吃的。
俩龙凤胎也交的伙食费,加上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厂里有额定补助,所以,中午这一顿,孩子们还是能吃饱的。
翌日中午,徐进端在食堂吃了饭,骑车回了楼家屯。
尽管地处祖国东南的Y县,并不是灾区,可地里的庄稼蔫吧着是事实,家家户户吃不上一顿饱饭也是事实。
徐进端拿回去了25斤玉米碴子不值几个钱,但却也是他替原主尽的一片孝心。
记忆里,灾荒三年,原主每个月都会给两家大人弄去二三十斤玉米面或是玉米碴子。
他照做就是!
见到楼家人后,徐进端也终于明白原主记忆里对他们没啥太过深厚感情的缘由了。
因为楼父楼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排行老二的儿子。
那看人的眼光,就徐进端那么敏锐的五感不要太明白好么!
但,该做的,他还是得做不是!
在众人识海里晃了圈后,徐进端告别离开。
但,并未离开楼家屯,而是隐身去了金秀琴当年藏嫁妆和金家财富的那处山洞。
蹲在离山洞一公里以外的一棵大树上,徐进端隔空就把里面的东西都收了。
这里有宝藏,是被原主遗忘在角落的记忆。
还是徐进端昨晚重捋原主记忆时找出来的。
在即将批判前一夜老金头去找过金秀琴,连带着把金秀琴的嫁妆也趁夜给偷偷拉走了。
原主当时还在跟着部队在周边剿匪,不知道这事。
是在收到父母找人带了‘金秀琴快不行了’的口信后,匆匆从市里回来见了金秀琴最后一面时才知道的。
金秀琴原话是这么说的:
“如果有一天,那些东西能用了也还在,我的嫁妆依旧是给你们楼家的,那是感谢当初你能娶我之恩的;
我不知道金家还剩多少东西,如果也在,且金家还有后代的话,就和咱家凤娇平分了。”
原主那时候本来就是忙中偷闲请了半天假回来的,人都快没了,哪还能管啥财宝,就这么大气地把这段记忆给遗忘了。
‘小爱,把这告诉委托者,问问如何处理?’
不问不行啊!因为金家留下的不止有足足百箱没有任何印记的金条,还有百来箱文房四宝和银元。
‘主人,委托者说那些都是祸根,随你处理。’
有了肯定回复,徐进端加快了回城速度。
金秀琴的嫁妆有68个箱子,都是些古籍、面料、各类瓷器以及两箱新郎新娘装了。
那是完完全全的前朝郡主出嫁时该有的规制装饰了。
即便在骑车,徐进端一心二用,还是分了一半神识在那些古籍里翻找起来,心里却嘀咕着‘金...金...金...’
然,在他看见同一笔迹的手本时,自行车把手差点就脱手了。
他这是什么运气,古籍中不仅有全册《素灵微蕴》、《四圣悬枢》、《四圣心源》,更有全册的《玉楸药解》、《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医学瑰宝啊!如果说古代大医的著作被后人一再篡改的就连出处都无从考起的话,那么黄元御的这套书就能算的上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