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才一个月。”陶椿说。

石慧道声恭喜,她“唉”一声,“我天天在陵里跑,打听这个怀没怀那个怀没怀,倒是把自家人忘记了,我回去做个登记,以后我要多来叨扰大嫂子。”

“不叨扰,你这是关心。”姜红玉走出来,说:“我跟你们一起去山谷里,待在家里冷冷清清没意思,我去帮忙做饭。”

闻言,陶椿把鸡鹅和菜园托付给石慧打理,今年她跟翠柳还是都留在家里,两个男人进山制陶。

今天邬常顺也回来了,打包粮食的事由他们兄弟俩动手,陶椿是陵长,不出口粮,姜红玉有孕,小核桃年幼,她们母女俩合起来只出四十斤粮食,邬家兄弟俩是制陶的主力,二人合起来要掏八十斤粮。

六十斤粉条称出来,装粉条的缸见底了,邬常安提着麻袋出来说:“粉条估计吃不完,六十斤粉条泡水后能有三百斤,我们一家五口吃两个月也吃不完啊。”

“吃不完的到时候再归还。”陶椿说。

六十斤粉条、十五斤肉、十五斤苞谷面、三十斤米面,这些粮食清点出来,粮缸里余下的粮食就不多了。

姜红玉心想从去年冬天忙到今年春末,怎么粮食还跟去年一样,到了秋天粮缸就空了。

陵里的其他人也有这个想法,次日集合的时候,大家议论纷纷,都在询问彼此家里还有多少余粮。

陶椿听见了,不过她当做没听见,她安排杜星、陈青榆走在前面带路,胡家全和邬常安留在后面殿后。

辰时正,队伍出发。

未时中,一百四十七人的队伍抵达断头峰下的山谷。

油坊和老陶匠的地上墓穴背靠断头峰,处于山谷正中,新建的两个院落在山谷的尾端,处于断头峰跟野猴岭交界的谷口,没占公主陵的地盘。

“杜管事、胡管事、陈管事还有邬管事,你们四个负责收粮食,一一称重,做好登记,粮食收起来先放油坊里。”陶椿安排。

陈青榆闻言,他吹响木哨,安排交粮的人排队,排成两队。

队伍排列好,陶椿趁着说话声小了点,她高声说:“这一路我听到了大家的疑惑,汇成一句话就是忙活大半年,粮食还是没有剩余的。我听在耳里,虽说不心虚,但心里难免有些不踏实,毕竟不管是盖房、做粉条还是榨油都是因我而起。为免落埋怨,我还是解释两句。在去年秋末时,我们陵除了有一堆出不了手的陶器,什么都没有。这大半年的忙活总归来说就是打地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故而获利不丰。你们的忙碌多半源于做粉条,不过在这事上出了力,你们也得到报酬了,如果没有粉条添补,仅靠地里出产的粮食和陶器换来的粮食,早在今天之前,大家家里的粮缸就空了。”

山谷里的人群反应过来,他们陆陆续续地点头。

“至于作坊、油坊、山谷里新盖的院落、陵里的客房,这些就像陶窑一样,盖好就是公主陵的,谁也搬不走,就是换不了粮食也卖不出。但这些东西带来的利好也不是没有,花生油大家都吃了,房子马上也要住进去,好处大家都享了,没有白出力。”陶椿沉着脸说,“至于接下 来的制陶,这个能为我们换来粮食和财物,望大家能像洗番薯剁番薯时一样有干劲。这好比种庄稼,如今正值春种,种子已播下,请耐心等待秋收。”

人群彻底安静下来,有些人心思浅,面上浮现愧疚之色。

“今年跟去年比,我们没有挨饿。明年的这时候我们再在这儿见面,大伙儿到时候再跟今年比一比,看粮缸里的粮是不是吃不完。”陶椿叉腰,郁气发出来,她又有精神了,她拍拍手说:“好了,散了,大伙儿去看房吧,二十间房,你们自己分。”

?[173]开动

陶椿这么一通说,似斥非斥,似